北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做细做实城市管理——一座超大型城市的社区治理

2020年08月31日 00:36  新华社

 

“‘党建惠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院落的变化,还有邻里感情的加深,老北京、老街坊的感觉又回来啦!”家住北京市东城区赵家楼社区大羊宜宾31号院的郭阿姨见证了院落30多年来的变化。

  近年来,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北京市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作为首都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环,做细做实城市管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老旧小区治理有新解

  走进赵家楼社区大羊宜宾31号院,停车棚焕然一新,自行车齐整码放。楼墙外侧,曾经杂乱不堪的电线线路已被捋顺,重新粉刷过后的墙面是统一的复古砖红色。每个单元楼都安装了智能门禁,楼道内的窗户也改装换新。

  这个大院原本属于长期失管的老旧小区。为此,赵家楼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街道、业主与爱心企业的共治共建,让居民共享美好生活。组织居民成立院委会,群策群力,共同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问题。

  2019年3月,街道党工委以大羊宜宾31号院为试点,创新引入非公党建资源参与老旧失管院落治理,成立“党建惠家”项目推动“社区+社区企业+居民”三方联动,破解治理难题。院内居民也逐渐主动加入小区改造队伍,自发粉刷车位线、粉刷报刊箱。

  居民还积极投身垃圾分类。2018年起,建国门街道针对居民集中、密集的楼房区先后建设19个绿色生活驿站,其中赵家楼社区已有3座。驿站设有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两个区域,居民拿来的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结清,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则进行称重裸投并计入积分卡系统,居民可凭借积分兑换卫生纸、洗衣液、粮油等生活物品。

  小电梯大民生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武圣东里3号楼的刘士雄,对社区幸福生活充满期待。今年9月,刘士雄就要结束长达34年的爬楼生活,可以乘坐电梯上下楼了。

  75岁的刘士雄是北京汽车制造厂退休工人。2018年11月14日,楼里第一次贴出加装电梯的通知,高层住户们奔走相告。

  这栋楼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钢混结构的6层建筑。除了一层居民,这栋住宅楼有60岁以上的老人20人,每层15级台阶,有些老人需要中途歇息才能完成上下楼。

  然而,事情一波三折,电梯迟迟未能安装。为了把安装电梯这件小事,做成让群众满意的好事,武圣东里居委会做了不少工作,反复协商、启动议事平台、召开居民会议……

  2019年11月,通知再次贴出,这次电梯真的要施工了。

  施工开始后,刘士雄几乎每天都要看一看工地,“小电梯,大民生。将来走不动了,还可以坐电梯下来,和老同事们叙叙旧,多好的事啊。”

  精细化治理文化街巷

  在北京市西城区杨梅竹斜街,有一家“简约皮坊”,张杰是店里的皮具制作师傅。这家店门脸只有1米左右宽,进深大约5米。

  10年前,占地面积8.8公顷的杨梅竹斜街胡同两侧,聚集着诸多低端业态门店。2010年,北京市发改委选取杨梅竹斜街作为保护修缮试点项目,进行特色改造。

  “项目初期,鼓励居民、商家在统一的风貌保护要求下自我改造,同时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区公共空间和公益服务设施。”北京大栅栏投资公司负责人介绍。秉承文化转型的发展理念,杨梅竹斜街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老城区的文化发展之路,传统手工艺者与充满老北京特色的文艺小店成为老街的内容支撑。

  在兔儿爷店内,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正在向游客们介绍:“兔儿爷代表着北京的文化,代表着健康,我们不断尝试加入新元素。”

  杨梅竹斜街作为北京老旧文化街巷的一个符号,通过精细化治理打造适合老手艺匠人的生态环境,成为“文化名片”。

  打通社区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城市的精细化治理,离不开大数据。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的多项便民服务成果,就是将大数据与便民服务精准结合的代表。

  想要走进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门,要先过3个全智能化“关卡”,即无接触预检分诊系统、无接触全科视频诊室、无接触发热哨点。

  服务中心主任医师韩琤琤介绍,中心在疫情初期的分诊压力很大,即使专门抽调22名医护在中心门口对来诊患者进行预分诊,仍出现明显的人力不足。

  于是,该中心与中国电信开展合作,将北京健康宝大数据嵌入预检分诊闸机系统中,于6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

  患者进入医院前可自行扫码注册,老年人等智能手机使用不便的群体可以使用身份证或医保卡现场识别身份信息。注册成功后,通过“扫脸”直接实现健康宝和身份信息关联认证,患者听从语音提示回答有无发热、呼吸道等症状以及流行病学史情况,同步完成体温检测。

  韩琤琤说:“仅仅25秒钟,前来就诊的患者就可以在闸机处分诊,疑似病人也能立即识别,引导到发热哨点进行进一步筛查,极大地缓解了中心的人员压力,确保医患双方的健康安全。”

  此外,该中心还搭建了6平方米的发热哨点,内部空间被分隔成两个互不相通的医患隔间。医生可以全程无接触地完成对患者的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测的取血操作,还可与患者进行可视可听的无障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