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潮导致“同胞竞争障碍”增多 对家庭理念提挑战

2018年07月13日 18:52  中国青年报

 

  从种种迹象看来,9岁的小杰都在越长越小

  她坚决拒绝去自己的小屋睡觉,虽然在此之前她已经与父母分床睡了两年。她不想去上学,但更害怕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有时她像个受了惊吓的小猫,时刻想往妈妈怀里躲;有时她更像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不停地要求妈妈抱抱”“亲亲,极度渴望那种在襁褓之中的安全感。

  眼看小杰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1个月,刚生完妹妹只有3个月的妈妈急得不行,正决心和爸爸一起好好教育一下情绪闹得实在太过分的大女儿,没想到,小杰的一句话,吓得父母脊背发凉。她指着屋里一个空白的墙角说,妈妈,我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女孩站在那儿,她在冲我笑。

  第一次见到小杰,天津市安定医院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就注意到,这孩子有明显的退行行为像是一种退化,各种行为能力都倒退回小的时候,比如她一直偎在妈妈怀里不肯离开。

  按照小杰的描述,医生怀疑她已经出现了幻视、幻听行为,要求住院观察。听说家里有个刚出生3个月的妹妹,孙凌提醒家长,孩子应该是因为二宝的出生而出现同胞竞争障碍的症状。

  这是国际疾病分类(ICD)诊断标准提出的一种心理障碍,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中。简单说,就是随着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表现为对弟弟或妹妹的竞争或嫉妒。

  以前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近几年,二孩家庭越来越多,每个月都能见到几例,问题孩子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也各不相同。孙凌认为,应该对二孩家庭涌现出来的儿童心理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如果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对一个家庭而言,同胞关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人们把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的关系视为手足之情,这种感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精准的表达——悌。

  中国传统自古就有悌文化,广义上理解,既指对兄长要尊敬,也包含了兄长有照顾弟妹的责任的含义。天津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赵利民认为,这种强调兄友弟恭的文化,如今在新一代年轻家庭的教育中已被渐忘,应该补上传统文化这堂课,到了呼唤悌文化回归的时候了。

  为何这些孩子出现同胞竞争障碍

  听了医生的建议,妈妈把小杰带回家,悉心沟通后,孩子吐出真言,那些话都是我编的,就是不想你看妹妹,因为你是我一个人的。

  孙凌认为,天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从家庭中人际关系的框架来看,她们很容易把多了弟弟妹妹父母不再爱我的想法画上等号,产生嫉妒的情绪,孩子出现这种情绪波动也是正常现象。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的行为和引导方式。

  以小杰为例,如果家长不及时关注其情绪变化,一味责骂或置之不理,会导致孩子的情绪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更难以控制。久而久之,她可能会分不出哪些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哪些是真实存在的,确实有不少孩子已经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幻视和幻听。

  还有的孩子对弟弟妹妹表现出强烈的敌意,甚至明显的攻击性,出现残害别人或自残的行为。

  原本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的涛涛,因为极不守规矩,还动手打人,哪个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几乎要被劝退了。原来,他的转变是从弟弟出生后开始的。一个邻居总爱开玩笑逗他说,看,你妈妈生了小弟弟,你就掉价了!这句话像一把小刀,深深地刺进小男孩心里。他的脾气越来越大,几次动手打过那个邻居。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他总狠狠地掐弟弟,疼得弟弟哇哇大哭,又引来父母对他一通责骂,也没少因此挨打。

  他变得越发无理取闹,吃饭要让妈妈端到床上喂他,连大小便也要妈妈端着便盆在床上给他接。只要不依着他,他就在床上没完没了地打滚哭闹。很快,各科老师都请家长到学校,反映涛涛上课不听讲,低头玩自己的东西,甚至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从不写作业……

  孙凌分析,这是典型的同胞竞争障碍爆发出的行为问题: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服从父母的指令,与父母对立甚至冲突,爱发脾气,甚至有的会离家出走。

  在孙凌看来,出现较严重同胞竞争障碍的孩子,当然有其自身性格特质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有的家长从前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照顾,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或者光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使得孩子对父爱母爱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他说。

  孙凌建议,父母应该真正把孩子当成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打算要二孩后,应从怀孕到弟弟妹妹的降生都让大宝参与其中,让其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遗憾的是,这些年轻的父母自己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已经缺了兄弟姐妹这一课。

  二孩时代对过去几十年家庭教育理念提出挑战

  父母生二孩,导致老大焦虑不满,甚至以死相逼的例子,近年来并不鲜见。此前,有媒体报道,青岛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集体抵制父母生二孩。还有一位4岁男孩给弟弟起名多多”——多余的多。

  妈,我今儿就把话撂这儿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不久前,一位小男孩哭着以死威胁妈妈不生二胎的视频在朋友圈走红。而湖南邵阳一位15岁女孩干脆直言不讳地告诉父母:你们敢生二胎,我就马上给你们添外孙。

  有人认为这是孩子在虚张声势地表达不满情绪,不必太当真。但孙凌认为,父母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果童年时期这种负面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且无法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导致极端行为,不仅影响其今后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家里兄弟是否和睦的小问题。赵利民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孝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关系到整个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

  孝悌观念一直深受儒家重视,代表着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替代的亲情关系,这也是千百年来深入中国人骨髓血脉的文化基因。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可以说,是一种并列关系。指的是长幼之间,年轻人对长辈要孝敬和尊敬;指的是同辈之间,年幼者要尊敬顺从兄长。

  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儒家思想重视,赵利民进一步解释说,仁者爱人,孝悌也是仁的根本;而礼即秩序,礼貌就是建立在秩序基础上的。因此孝悌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秩序的含义。

  他认为,中国人谈家国,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倘若家不能齐,如何能治国平天下?孝和悌,则构成了家的主要关系。因此,在家里处理好的关系,才能由己推人,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气,让社会运行更有秩序,国家治理更讲规范。

  他也看到,眼下悌文化缺失,不仅发生在中国,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全球性的低出生率、少子化,使得兄弟姐妹的关系在减少。这个问题在中国可能更加显著一些,持续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让人们开始淡忘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关系。

  如今的孩子已经是独二代,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习惯了独占父母和祖父母等多个大人的关爱。当中国迎来二孩时代,这些被捧在手心的独苗,必须学会面对一个新的变化:要与新来的弟弟妹妹分享大人的爱。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挑战,也是对过去几十年家庭教育延续下来的理念提出了新挑战。

  从家庭教养方式而言,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关心父母、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孙凌清楚,前来就诊的孩子大多是因为情绪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上学,父母才想到来就诊求医,可见家长还是更关注学习情况、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培养。

  赵利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也受到现在年轻一代生长生活的环境影响,生长于e时代的一代,因为交流方式的改变,总的来看这个群体确实更关注个体的问题,交往和互助的能力有所减弱。

  因此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也在呼唤悌文化的回归,这种互相友爱、尊重的关系,不仅让家里的人际关系更和睦,进而扩大到社会当中,也让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更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他期待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携手努力,从孩子抓起,从让孩子诵读和学习国学经典开始,重拾悌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