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源于煤,但不止于煤。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把煤从单纯的燃料转变为化工原料,构建了涵盖煤焦、尼龙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的三大核心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三足鼎立”的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在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捻织车间,工人正在忙碌(8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以煤为基:智能化煤矿建设加速布局
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和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近年来,平煤神马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不断加速。
“由于集团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十矿试点,我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40岁的平煤神马集团十矿首席技师郭晓广说,从父辈开始,煤矿开采方式经历了从人工炮采到综合机械化开采和综合自动化开采,直到智能化综采的演变。
“原先一个生产班需要20多人,现在只要9个人就能完成任务,设备的易用性、稳定性明显提升,也保证了生产作业的连续性。同时,采煤期间回风巷道实现了无人化,安全风险大大降低。”郭晓广说,如今,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就可以操控井下设备生产,井下设备巡检也成了“动动鼠标”就能完成的工作。
据介绍,2019年3月,平煤神马集团把十矿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矿井和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试点单位,启动“一张图”管控系统、可视化矿井和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等智能化煤矿建设工作。预计到2023年底,将实现矿山网络化、数据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全覆盖。
在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捻织车间,工人从织机旁走过(8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聚力高端:从“一煤独大”到“三足鼎立”
河南省平顶山市素有“中原煤仓”之称,“一煤独大”的结构既成就了过去的辉煌,也为转型出了难题。为破解难题,该市把尼龙新材料作为支撑转型发展的龙头产业,也为平煤神马集团指出了方向:以煤为基,构建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体系,打通煤基尼龙化工、煤基硅材料、煤基碳材料三条产业链。
在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捻织车间,喷气式织机以每分钟750转的速度持续运转。“近期,产品主要销往巴西、泰国、墨西哥等,国内市场主要销往上海、山东、沈阳等地。”该公司政工部副部长张俊娟介绍,公司生产的尼龙66工业丝和帘子布,可应用于橡胶轮胎、传送带、工业滤布、舰船缆绳、安全带等领域,还曾被选作“神五”“神六”载人航天飞船降落伞的骨架材料。
这家公司是平煤神马集团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今年疫情期间,该集团迅速上马年产1500吨熔喷布项目并顺利投产,再次展现转型实力和效率。
核心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该集团建立煤焦、尼龙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研究院,谋划了一批重大科研创新课题,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和重大项目技术瓶颈。
据介绍,己二腈是尼龙66的关键核心原材料,平煤神马集团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和中试,目前已有突破性进展。今年年底,10万吨己二腈项目将开工。
平煤神马集团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刘伟明说,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高纯硅烷气、电子级多晶硅、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等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也是集团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平煤神马集团工人在生产车间包装熔喷布( 5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转型效应:底色更“绿”带来更好效益
在二矿院内,占地50亩、高47米的小山上种着马尾松、刺槐等6万多棵树,这座小山正是由100万吨的矸石堆覆土绿化而来。
平煤神马集团环保节能部部长陈德亮说,为实现“底色更绿,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的目标,集团还将大力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力争未来五年内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0%,打造绿色低碳可循环的大型国有能源化工企业发展模式。
“我们把煤从单纯的燃料转变为化工原料,把产业链拉长拉深,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平煤神马集团总经理杜波说,依托中国尼龙城、千亿级硅碳先进材料产业园,集团正加快打造豫西南煤基先进材料工业长廊,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带。
底色更“绿”带来更好效益。据介绍,今年前8个月,平煤神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10%,近6个月连续保持盈利,成绩单亮眼。
“我们坚决不走拼规模、拼成本的同质化竞争老路,而是要将发展方向转向提品质、强质量、塑品牌上来。”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表示,集团将加快煤焦产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加大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板块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产品研发,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据集团70%的份额,实现由传统能源化工企业向新材料企业的转变。
工人在平煤神马集团熔喷布生产车间忙碌(5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