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不能再等了

2024年06月24日 23:39 

 

拥有“内部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专业——看到这则广告,来自浙江杭州的李禾心动了。他和父母商量后,花3万元购买了该志愿填报机构的“一条龙”服务,包括估分、院校分析、志愿填报等。没想到,经机构指点,他反而被自己“最不想去的专业”录取,超过同专业录取最低分40多分,而他想“冲一把”的几个专业却被填在后面。(6月22日法治日报)。

  十年寒窗,一朝交卷。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让不少商家盯上了“高考经济”这一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近九成的相关企业都成立于5年之内。梳理发现,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收费报价在几千上万元不等。

  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不同于教培机构,后者需要获取由教育部门开具的办学许可证,但前者只要办理经营许可证等手续即可。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火热侧面反映出招录信息在公开和整合等方面的不足,相关部门应完善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发布方式,强化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廓清一些家长考生的疑问,使其正确认识填报志愿的规则和常识。在信息整合方面,要让考生和家长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填报志愿的相关信息。

  我们不能让高考志愿填报完全成为市场的事情,招生部门和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整合,优化权威信息发布,以更好地满足考生和家长的需求。一方面,要强化对考生所在学校的监管,严禁他人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指定志愿学校,严禁收取考生或招生高校的所谓生源推介费、生源介绍费、劳务费等招生费用,严禁买卖生源。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志愿填报服务行业的规范整治,明确收费标准和监管体系,对那些夸大宣传、乱收费的机构应加强监管和查处,保障广大考生的利益。(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