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在南郊宾馆代表住地,一位身着盘扣布衣的女性代表正拿着手机上的荷包挂件,向身边的代表详细介绍,“这是我们的费县手绣制品,它在传统的技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加入了串珠等元素,很受年轻消费者欢迎……”说话的正是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代表。
在卞成飞代表的房间里,记者看到了她带来的各式各样的费县手绣作品,有老粗布老虎挂件、绣着龙图腾的摆件以及带着手绣图案的发饰等等,体现着鲜明的沂蒙特色。
“费县手绣已经传承了300多年,我在传承发展手绣这门技艺同时,不断创新。这次带来的一些衣物及手工艺品,都是我们的原创作品。”卞成飞代表拿起一只绣着精美图案的布老虎挂件对记者说。“这上面的祥云图案,是一些原本从工厂下岗的女工绣的,我们充分发挥她们原先掌握的技艺,让她们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记者了解到,卞成飞代表主动打破民间手艺“传内不传外的传统”,采用培训到家、送货到户“固定+灵活”的就业方式带动周边1500多人就业创业。目前,费县手绣项目入选了“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卞成飞代表说,非遗工坊可以带动乡村人群就近灵活就业,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促进文化“两创”的重要平台,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此次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她带来了关于打造“非遗山东·百城百艺”县域非遗品牌的建议。
她建议,组织专业团队对我省各县域非遗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了解各地区非遗项目的数量、类型、分布等情况。同时,将普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建立山东省非遗数据库,实现非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结合各地区的非遗资源,打造非遗品牌,举办非遗展览,设计开发非遗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产业化。同时,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和传承意识。”卞成飞说,“希望省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将非遗与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一体谋划、统筹推进,打造非遗特色品牌,发挥非遗资源作用,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记者 郭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