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山东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GDP突破8万亿元大关、11市入围全国百强

2022年08月25日 00:45  山东法制报


8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介绍山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着力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大关,11个市入围全国百强,济南、青岛首位度提升4.4个百分点,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振兴沂蒙革命老区成效显著。


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


坚持树牢“一盘棋”理念和“一体化”意识,强化中心引领、圈层支撑、融合互动,“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结合山东实际,深入谋划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形成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打造国家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为60万滩区群众圆梦


坚持以黄河战略为引领,深入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不断塑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19年以来,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二类,沿黄9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改善8.3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

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防洪治理、24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累计投资371亿元,建成外迁社区、村台社区55个,圆了60万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定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万元GDP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4.44%。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落后动能加速淘汰,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12%,万元GDP能耗下降18.4%。传统动能提档升级,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7万个,一批重大工程支撑强劲。新动能不断壮大,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全省“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1年的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6.8%。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成效突出,建设鲁国故城、大汶口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编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创作推出《黄河入海》大型交响音乐会。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4368.5亿元,跻身国家级新区前列


坚持以经济圈一体化为基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提升。

实施“强省会”战略,济南莱芜完成区划调整,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济南加快省会城市建设的意见》,省级层面支持济南200个事项全面落地。推出12条政策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2021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368.5亿元,跻身国家级新区前列。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济南、青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68.7亿元,占全省30.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5%。

印发实施省级新区发展规划,出台28条高含金量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新区管理机构,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破题起势。上半年,4个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8.1亿元,增长4.0%,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高于全省11.8个百分点,经济指标增速普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1年底全省城镇人口规模居全国第2位


坚持以人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印发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包。2021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4%,城镇人口规模居全国第2位,全省形成2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73个小城市(县城)、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济青局部片区纳入国家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同步开展15个省级试验片区创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482个、产值3780亿元。

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16个设区市、76个县(市、区)纳入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青岛、日照、聊城、德州建成“城市大脑”,94个市、县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全省文化馆数量达到158个,其中国家一级馆133个,居全国首位。 (陈俊如 屈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