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无关性别、不惧年龄,中国首位冬残奥冰球女选手“折腾”出别样人生

2022年05月04日 19:35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张海振 济南报道 

  梦想不分年龄。或少年,或青年,或老年。

  不给自己设限,凭借着一股越战越勇的劲头,今年38岁的残疾运动员于静终于创造了历史:她在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替补出场,完成了自己的冬残奥会首秀,也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角逐冬残奥会冰球赛场的女运动员。

  年龄、性别、疾病困不住一位真正的勇士,于静说,不断挑战的信念已经深深驻扎在自己的灵魂之中,“我不愿意‘躺平’,而是要一直‘折腾’下去。”

赛场上的于静 

  当“热爱新鲜”结合“天赋异禀” 

  和于静交谈的过程中,有几个反复提到的词汇,其中之一便是“躺平”。这一说法最初源于网络,指的是一种生活理念和处事方式。相比奋斗的收获,“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也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对生活的看法不一。选择‘躺平’的人自有理由,但我想对这些朋友们说的是,如果有一天躺腻了,不如去挑战一些新鲜的事物,也许就能找到全新的自己。”于静这么说,并不是在熬“心灵鸡汤”,如果不相信的话,她的生活经历可以作为“证据”。

赛场上的于静 

  在成为一名冰球运动员之前,于静曾练习过轮椅击剑、篮球、排球、射箭等项目。除此之外,无论是销售、培训、财会,还是咖啡店长、广告设计,她都干得风生水起。似乎,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不存在“限制”二字。“从大学毕业开始,我先用所学技能挣工资,满足日常生活开销。期间,又有一些体育的机会向我招手,一旦有参赛的机会,我就主动去争取和参与。”

  而在体育比赛方面,这个出生于山东青岛的女孩笑称自己“天赋异禀”,即便6岁时因患脊椎灰质炎导致左下肢部分功能缺失,但生性开朗的她也没有因此而远离运动场。“从小就喜欢运动,而且你看我现在的身体条件,身高175㎝,体重56公斤,臂展1米8,反应能力也不错,干哪个项目,我觉得都挺有优势的。”

于静参加北京冬残奥会 

  “所有打不倒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 

  积极参与,挑战自我,不失为一段多彩的经历,带着这样的想法,于静的身影也出现在更多项目的比赛场上。她调侃道,其实也有一不小心就涉足的。“有时比赛少一个人,让我临时去救个场,去试试。结果参与之后教练就觉得我不仅能救场,还有潜力。”

  工作和比赛穿插进行,于静游刃有余。刚开始她会权衡两者,随着比赛越来越多,她感受到,体育带给她的精神鼓舞是无可替代的。“刚开始能够代表青岛市去参加比赛,之后能够代表山东省,甚至能够代表国家站在国际的舞台上,一步一步一个台阶,这种精神境界、人生价值的提升,正是我不断追求的。”

赛场上的于静 

  2019年,机会来了。当得知青岛市残联正在组建残奥冰球队并且接受女性报名时,于静立即报名并决定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比赛中。“因为这次真的是自己家门口的国际赛事,作为一个老运动员了,我不想错过。”层层选拔后,于静成为了残奥冰球队的唯一女队员,并且是年龄最大的队员。而在此前,她从没有接触过任何冰上项目。

  “对冰上项目而言,我的启动速度更快、更灵活一点,但冰橇的驾驭却非常吃力。两只胳膊撑着杆滑行,急转弯,急刹,很难保持平衡,对核心的要求特别高。”在于静之前,历史上只有两名女队员参加过冬残奥冰球比赛,光是赛场上碰撞的激烈程度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于静却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败我。当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一定是千方百计克服它,自己做不到,就找教练去聊,让他们帮我一起想办法。”

  两年多时间里,在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之外,于静一直偷偷给自己加练。“冰橇的平衡,对腰腹力量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我当时腰腹力量很差,就在房间里放一张瑜伽垫,每天做平板支撑、两头起、俄罗斯转体。”她告诉记者,如果今天采访中没有谈到这件事,可能没有人知道她的“小动作”。“我的兄弟们都有8块腹肌,我现在也有6块腹肌。”

于静 

  “最好的三八妇女节礼物” 

  几乎从零起步,先是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残奥冰球比赛,再到参加瑞典残奥冰球世锦赛,最终来到冬残奥会赛场,于静得偿所愿。3月8日,中国残奥冰球队在小组赛中对阵意大利队,比赛进行到第2局时,于静上场。“完全不紧张,脑子非常清醒,跟队友之间的跑位配合也没有失误,对于我来说真的挺完美。”

  5分16秒的时间里,没有进球,也没有助攻,虽是作为替补队员,但于静说,自己已经创造了历史。“我的梦想是站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舞台上,把平时积攒的所力量在那一刻释放,让大家看到一位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风采。我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也创造了世界的历史,所有的一切都值得纪念。”

于静 

  梦想,不拘时代;青年,不限年龄。于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生没什么不可能。”当荣耀定格在历史,未来的日子里,于静也将勇往直前,闪闪发光。“不会满足于现在我所拥有的,以后继续当运动员也好,转型助教也好,会有很多挑战。我更期待能够在这个队伍里面,为残疾人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