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社区养老服务的济南实践

2019年12月23日 16:59  济南日报

  如今的济南,正在倾力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市委、市政府更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医疗康养作为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于今年7月份印发了《济南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每个区县建成1处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街道建成1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市建成500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200处农村幸福院。 

  目前,各区县在康养方面建设得如何?效果怎样?又有哪些新的亮点?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长清区 

  对症下药解决养老难题 

  日前,长清区推进街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现场会在张夏街道敬老院召开。张夏街道敬老院正式公建民营,标志着长清区的养老服务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是全区养老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张夏街道敬老院实施公建民营,街镇从具体、琐碎的养老业务中脱离出来,从具体实施者转换成为了管理者、监督者,从服务员转变为裁判员,变直接责任为监管责任,有效解决了张夏街道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难题,被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为民心工程。崮云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张夏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孝里镇敬老院也都通过公开招标实施了公建民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为排解农村老年人寂寞,促进邻里和谐,长清区民政局探索推出了幸福食堂开办模式,老人们每天上午十点就聚集在幸福院等待就餐,大家有说有笑。长清区民政局按照村级主办、街镇监督、民政指导、互助服务的原则,因村制宜,确保建设一个、成熟一个。 

  在建设方面,主要是充分利用村内旧校舍、旧村委会等现有资源,结合村内菜地、文化广场等进行建设;在选择运营团队方面,牢牢把握村委会是兴办主体这一原则,选择村班子团结、有号召力、积极性高、集体经济较好的村进行建设,并由村委会负责运营。目前全区115个农村幸福院正常运营,尤其是万德街道的19个幸福院已全部实现天天就餐。 

    

  锦水街道 

  农村幸福院让家人放心 

  进入冬天以来,气温越来越低,在这寒意弥漫的日子里,平阴县锦水街道下盆王村的幸福院里却是暖意十足。中午,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往常一样,82岁的常玉梅老人来到幸福院里的餐厅,和其他老人一起在这里吃午饭。 

  我们村幸福院一开张,我就来了,这里吃得挺好,环境也挺好。有了幸福院,孩子也放心我在这里呆着。常玉梅老人有一个儿子,但儿子大部分时间需要照顾眼盲的儿媳。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常玉梅老人成了幸福院的常驻嘉宾 

  在幸福院里,还有很多像常玉梅一样的老人,他们三五成群围坐着聊家常,有的在娱乐活动室里打牌,有的在图书室里看最新的报纸,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同样的热闹景象也在大李子顺村出现。 

  2019年,锦水街道从农村实际出发,新建了下盆王、大李子顺幸福院两处,截至目前,锦水街道共有街道敬老院1处、日间照料中心5处、农村幸福院6处,正在建设的1处。按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投资200余万元进行改造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也即将投入运营。完善的养老服务场所充分满足了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独、特困等老年人群的需求,达到子女安心,老人开心,政府放心的效果,让全街道的老年人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 

  孙耿街道 

  智慧养老模式让老人生活更舒适 

  今年1月初,先行区孙耿街道卫生院正式托管街道敬老院,在先行区率先试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敬老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院容院貌大提升,环境更敞亮,同时,硬件设施和服务也提升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 

  日前,记者走进敬老院,不由眼前一亮,外墙体被粉刷一新,原先灰白相间的暗沉变成了粉色和明绿色相呼应的明亮,绿植也更多了,老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据了解,街道卫生院投入26万元,对敬老院院容院貌进行了改造提升。这个颜色我喜欢,很亮堂,比以前那个颜色好太多了,看着心情就好!”一名在敬老院居住了五六年的老人表示。 

  街道卫生院对敬老院内服务设施进行了集中提升改造,包括新建集体澡堂、扩修化粪池、改造提升公共卫生间、建设无障碍通道等,为老人们生活、出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集体澡堂,内外墙均贴上了瓷砖,澡堂内地面防滑地垫全覆盖,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朋友设置了专用洗澡位,热水器24小时供应热水,老人们随时可以前去洗澡。 

  作为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核心的智慧诊所已经初具规模,设备药物基本齐全,医护均已到岗到位,并定时为老人们查体。慢性病健康档案已建立,全方位为老人提供养老照护、医疗护理一站式服务。 

  十六里河街道 

  幸福院托起老人幸福梦 

  走进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西仙村幸福院,几位老人聚在一起开心地聊天、下棋,还有的老人在活动室看电影,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幸福院已然成为西仙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健康养老福地 

  为切实解决村内空巢、独居、高龄老年人养老问题,在市中区民政局和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大力支持下,西仙村两委积极筹集资金,在西仙村建起这片让老年人享乐的幸福院。据了解,幸福院是在村委会一楼基础上改造而成,占地面积450平方米,配有厨房和餐厅、康复室和休息室、娱乐室等功能区域,内有棋牌设备、电视、报刊书籍等。幸福院每周开放两次,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低保孤寡老人以及残疾人均可来到幸福院体验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幸福院也将提供免费午餐。 

  十六里河街道将幸福院的建设纳入“12100民生工程,同时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改善民生实事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十六里河街道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具有十六里河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更多老年人谋福祉。 

  黄河镇 

  爱心之家让老人事事安心 

  1219日,在章丘区黄河镇字王村,村民李云福一大早便来到低保户车祥胜家中,烧水、做饭、扫地、整理床铺,一会儿的工夫,小院和屋里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上还放着热气腾腾的面条。 

  小李真是不孬,现在日子过得挺熨帖。车祥胜笑着对记者说。 

  黄河镇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528户、970人,其中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众超过65%。一方面失能半失能特困群体虽能由政策兜底脱贫,但无自我发展能力,整体生活质量不高,脱贫少了温度;另一方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普遍,脱贫少了动力。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了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急迫又现实的必答题。 

  20173月,章丘区爱心企业济南圣泉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发起成立了圣泉帮帮忙扶贫公益基金,章丘区扶贫办及时将其引入,与黄河镇牵线对接,于20177月落地圣泉帮帮忙爱心之家项目。 

  爱心之家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施了贫贫互助扶贫模式,将贫困群众嵌入到脱贫攻坚中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与特殊贫困群体结对帮扶,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劳动获得收入稳定脱贫,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特殊贫困群体一日三餐有了保证,日常生活有人照料,享受到了社会关爱和心灵慰藉,实现了脱贫解困双赢。 

    

  山大路街道 

  引领全社会孝亲敬老风尚 

  在山大路街道利农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老人身上均佩戴着一个手环,每天,老人们的信息都会通过手环传送到中心,对身体进行实时监测。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智能平台上,滚动显示着中心内所有老人的呼叫、走路、离房等信息,医养结合的照料方式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走进闵子骞社区孝廉文化基地,孝文化展馆、家风墙、孝廉诊室、孝廉讲堂、孝礼服务大厅应有尽有。闵子骞墓就位于山大路街道百花公园北侧。在孝廉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山大路街道立足本地特色,充分发掘辖区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凝聚党员群众的智慧创意,从硬件设施到制度夯实、从内涵到外延,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孝廉文化品牌,让孝廉文化在这里落地开花。 

  山大路街道将每年农历9月定为敬老月。多年来,街道以孝廉文化为引领,高度重视孝亲敬老等孝文化传承,打造硬件设施,弘扬敬老风尚,引导企业参与敬老孝老活动,真正做到让辖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由孝廉文化延伸而出的国学文化也在街道蔓延,国画、太极拳、象棋、茶艺、剪纸…… 

在山大路街道,10个社区都有老年文艺社团和老年体育组织,辖区每一位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项目,常年组织开展合唱、舞蹈、太极拳、健身秧歌、门球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文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