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创新之光”系列篇之三】踏上“古今桥梁”:探索传统文化原创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之路

2024年04月26日 22:40 

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记者走近汉服圈、非遗工坊,揭秘一线传承人如何用知识产权守护文化根脉,激发创新活力。

推广汉服,也是推广传统文化

今生簪花,来世漂亮。”自去年以来火爆全网,一种源自福建泉州特有的头饰文化,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地国潮“文化节”盛起,各朝代汉服汇聚一堂,无不展现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来自山东济宁的鲤锦汉服推广人张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其中一员。

 

张仙与汉服的故事始于她对古装剧中古代服饰的热爱。大约从2015年开始,也有八九年的时间了。她回忆道,最初因为非常喜欢古装剧,觉得剧中的古装非常好看。后来,她逐渐发现,这些服装不仅仅是古装剧或仙侠剧中的服饰,不同服饰造型在历史中确有考证,她开始逐渐痴迷于学习和推广汉服文化。

 

张仙刚开始购买汉服时没有那么顺利。“当年网上平台的选择非常有限,通过朋友从其他地方购买服饰,到手后发现它们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汉服,而是国外的服装。”这让她意识到,我国的古代传统服饰与国外的服饰可能在某些造型相似,但实际上大有不同。因此,她开始深入研究,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汉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仙发现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很多汉服商家,但出售的汉服质量良莠不齐。她逐渐了解到汉服在不同朝代具体款式和细节不同,但因为原创设计的汉服价格较高,她便和圈内人交换着穿。“我们称之为‘袍友’,意为同袍友谊。”张仙解释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圈子。

 

“我们可能会在网上评论,指出某些汉服是山寨的。因为外行人很难辨认,但专业人士从汉服的长短、宽度、图案,到线条、绣花和材质等细节能指出是否具有同朝代的统一性。”张仙表示,汉服原创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复制粘贴。这有助于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我国丰富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保护原创设计,我们时常举办相关活动,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在学校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同袍’的身影。”她说。

 

非遗漆艺:面临活态传承被侵权的困境

在济南市百花洲一间充满古色古香的工作室里,漆艺非遗传承人王国强又一次听到不同游客提出的同样的疑问:“这是啥?”“是漆艺。大漆是一种天然漆,加入入漆的颜料,就变成了各种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步骤就可以制成你们面前的各种漆艺品。”王国强再次耐心地回答道。

 

王国强从事漆艺制作已经近十年,毕业工作了几年后他因为热爱毅然决然地转行,一头扎进了漆艺的海洋。“我一直认为选择职业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王国强说,当他把兴趣变成职业后,才渐渐意识到入这一行不仅需要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更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提升自己。

 

“在这个行业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王国强提到,漆艺的设计图案、配色等都需要自己去构思,这不仅仅凭感觉,还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如果做出来的东西和十年前一样,那就说明做得不好。”他坦言,创新的成果往往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这对他们来说是个难题,因为他们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些事情而且每件产品都独一无二,不可能每做出一件产品都拿去申请专利,成本太高了。

 

“漆艺作为一种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技艺,保护起来非常困难。”王国强指出,非遗的价值在于它的小众和内涵,也在于它手工艺产品的独创性。他一直在进行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结合的尝试。

 

他曾将电吉他与漆艺相结合,这个创新尝试也受到了多位著名音乐领域制作人的喜爱。但这个创新尝试很快被漆艺业内某著名团队拿去用作某些项目申请。用的是我的作品的照片,申请的是他们团队的原创项目。”王国强感到很无奈对方团队更有知名度,说出去别人也不一定相信这是我的原创作品,甚至有可能认为是我在蹭热度。”这个事情发生之后,王国强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多么得重要。

 

“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保护我们的作品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不是被恶意抄袭、扭曲,不仅能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更能促进业态的良性发展和有利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王国强说。

 

传统文化项目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复杂,但有方法!

“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保护传统文化项目的知识产权目前还存在不少难点。”济南历城慈善总会非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老师赵岩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项目的知识产权,可以从法律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他建议,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项目,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确立明确的保护范围、标准和程序。“这不仅有助于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而且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赵岩强调。

 

“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登记同样重要。”赵岩建议,对于传统文化领域的企业和传承人,应鼓励他们积极申请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法律手段保护其独创性和独特性。同时,知识产权的登记工作也需得到强化,确保每项知识产权的权属清晰、权利界限明确,从而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他指出:“保护传统文化项目的知识产权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还能在增强民族认同、促进创新发展、避免经济损失和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起到正向作用。”

 

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张正良看来,对非遗项目等传统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比较复杂。“非遗项目可能涉及美术作品或外观设计,但专利授权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而非遗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目前可能难以通过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得到充分保护。”张正良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法律、技术和市场的多方协作。除了司法保护,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维护创新和保护原创成果至关重要。

 

汉服、非遗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知识产权保护则是这座桥梁的守护者。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创新,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记者 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