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2022年03月29日 23:52 

 

3月29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2022年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介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3月28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3例。3月28日,全省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4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43例。

当前,全省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下降趋势明显,疫情防控形势不断趋稳向好。可以说,2月底以来的这波疫情,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这意味着,这波疫情的传播链条已被切断,社区传播风险基本消除,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近日,部分地市报告的感染病例,一是出自隔离管控的重点人员,二是出自外省入鲁返鲁人员及其关联人员。对此,各地均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防范疫情扩散。

这次疫情防控的实践证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必须做到关口前移、多重屏障。港口、机场、铁路等区域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山东紧紧围绕国际运输航线航班、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国际邮件快件等重点环节,采取自动化消杀、机械化替代、货物邮件静置等多项措施,严防“人传人、物传人、环境传人”。院感防控是内防反弹的重要方面,山东坚持“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加强清洁消毒,实行闭环管理,特别是在定点医院、隔离点、核酸检测点,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贮存、转运全过程监管,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确保涉疫情医疗废物全部及时安全处置。

各地全方位开展卫生整治,夯实疫情防控“免疫墙”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围绕疫情防控,指导各地全方位开展卫生整治,加强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强化卫生防病和健康知识科普,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夯实疫情防控“免疫墙”。

认真抓好卫生创建。动员各级积极申报卫生城镇,截至目前,全省国家卫生城市(含进入评审程序的)已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县和乡镇(含已进入评审程序的)比例分别达到80.7%和39.6%,山东省卫生村比例达到62%,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扎实开展环境治理。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省累计出动20万余人,清理各类垃圾13万余吨,卫生死角4万余处,排查各类病媒生物孳生重点场所7000余处,发放药品3万公斤,灭鼠毒饵站6万余个,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为疫情防控打好环境基础。

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60余万份,开展健康科普下基层活动1万余场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丰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织密织牢“外防输入”防控网,港口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平稳、可控

目前全省沿海港口每日在港国际航行船舶60到70艘,“外防输入”风险和压力很大。面对疫情防控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始终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

抓住“两个关键”即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对处置。常态化疫情防控关键在“防”,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纵深防御,做到持久防、长效防;突发疫情应对处置关键在“快”,指导港口企业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最低代价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港口经营秩序。

控制“三个风险”通过电子化传递、非必要不交叉作业、封闭化管理等措施切断“人传人”途径;通过不接触作业、机械化替代、自动化消杀等措施控制“物传人”风险;通过高标准防护、高频次检测、消毒等措施严防“环境传人”漏洞。

突出“六大重点”。紧紧围绕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冷链食品、非冷冻集装箱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作业,指导港口企业采取岸方非必要不登轮、船方非必要不登陆、扩围加密核酸检测、建立集中监管仓、创新自动化半自动化装卸工艺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作业人员染疫风险。

牢牢扭住“一个核心”即高风险岗位作业人员专班管理,指导港口企业严格落实《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九版)》要求,山东沿海7个引航站、73个涉外港口企业,325个涉外作业码头,4150名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全部落实封闭管理措施。当前,全省港口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平稳、可控。

涉疫情的市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目前,全省16市均建成至少1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564.5吨,选定的29家医疗废物备选应急处置单位日应急处置能力达到1488.2吨。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全省医疗废物产生量由平常的日产260吨左右增加到了日产600吨左右。对这些医疗废物,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处置需要,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都能及时安全有效地按规定全部处置完毕。从3月1日至28日,全省涉疫情的市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及时安全处置,未发生一起次生、衍生疫情或环境污染事件,为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生态环境系统应有的贡献。 贺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