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力的迸发——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社会篇

2018年12月06日 17:48 

 

  新华社北京126日电  题:活力的迸发——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社会篇

  新华社记者陈芳、杨维汉、齐中熙、陈聪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

  改革开放40年间,民生加快改善,社会治理不断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闪耀在中国共产党的时代答卷。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

  一张活力曲线图振奋人心:改革开放的活力之源催生中国社会万千新气象

  1979年底,得知国家允许私人销售货品,一个叫章华妹的19岁小姑娘第一时间递交申请,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拿到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幸运儿

  一张定格在国家博物馆展厅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见证了中国社会从铁板一块到大潮奔涌的变迁。

  开小饭馆、卖大碗茶、倒卖服装、修自行车、装裱字画……当代中国百姓自主创造财富的种子由此播下。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自行车棚改造的16平方米空间里,柳传志等一群在体制内了多年的科技人员,面对即将到来的信息革命浪潮,展开了对未来的联想

  如今,当年的小平房已经发展到年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投资控股公司,联想不仅成为中关村的一张名片,更见证着一个被改革大潮激起万千活力的时代。

  思想上的围墙一旦被拆掉,神州大地就播洒下了希望的种子。”74岁的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感慨万千。

  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当亿万人民的创造力被激发,无数的市场细胞被激活,一个个第一开始涌现,刷新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

  百万劳动大军涌向深圳,出了中国第一个人才市场。中国市场主体如今已突破1亿户,下海”“自主择业”“自己造饭碗,越来越成为一种精神自觉与行动自觉;

  放开生活必需品价格,搞活了一个生活资料市场。人们有权追求生活质量,品种多样的消费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的发行,吹响了我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增进人民获得感。

  由这场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社会的活力之源,使中国人的观念、风貌发生巨变。

  ——这是涓滴而成的大海,社会新气象通过改革红利得以磅礴而出。

  快递大军超过200万人、微商从业队伍超过2000万人;每天早高峰,全国平均每分钟有4万份手机叫车的订单等待响应;每百位手机网民中,就有七成在用手机支付;中国网购人数和网购交易额达到全球首位……网络社会下创新的活力曲线图渐次铺展。

  ——这是万千活力汇聚而成的时代伟力,一个字带来自觉创新的不竭动力。

  9亿多劳动力,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专业技能,每年大中专毕业生1300多万人……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吹响创新强国集结号。近10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

  一条社会发展红线贯穿始终: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掷地有声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走进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厅,一张197712月高考考场里考生凝神作答的照片,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的思绪拉回从前。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黄宇光正在安徽省当涂县乌溪公社金庄大队插队。从天而降的喜讯,仿佛漆黑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让他体会到积聚了太久的渴望,那是一个国家重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旗的序曲……

  1991年,摄影师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拍到的一张大眼睛照片,引发千万人民对农村教育状况的关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仍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几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中国教育发展的40年,是一场伟大变革的鲜明注脚。

  今年6711点半,刚刚走出考场的北京高考考生张晨镇定自若。今年,像张晨这样在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迎来了他们的高考之年。975万考生人数创下近8年高考新高。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高等教育已然成为大众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中国教育走出了一条超常规、高品质的快速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的国民受教育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添加源源不断的活力。

  人民的向往,就是奋斗的目标。

  从医改聚焦药丸经济、疫苗管理体制,到教改推行营养餐计划、剑指校外培训机构,再到户改探索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40年来,民生改善为亿万民众激发创新动能提供助力。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速推进,直指社会难题和民生痛点。

  ——被改革开放激活的市场细胞促成新的职业体系在细化与新生中重构。截至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超过7.7亿人。最近5年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以上。

  ——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成,覆盖10.5亿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

  ——看上病保健康病有所医内涵不断丰富。截至去年底,全国分级诊疗试点城市数增至321个,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6.7岁,医改福利正不断筑牢亿万民众健康幸福的民生之基。

  ——养老服务业着力破解一床难求困境,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约15.5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

  社会活力的充分激活,民生是落脚点,也是着力点。

  随着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完善,改革红利惠及亿万民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梦想愈见真切。

  一个崭新社会治理格局已经形成:从管理治理凸显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因改革成名迸发出活力的小岗村,自今年4月起探索打造社区党建、社区协商、社区营造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创新村庄治理来传承红手印精神,激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新活力。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6月开始运作,已就群众反映强烈的20多个问题制定出问题清单和整改详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位人社会人,从传统的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大潮中,治理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绝非易事。

  改革开放40年来,面对一系列新考题,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社会治理的优异答卷。

  ——公共安全防护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构建。

  今年227日上午950分,贵阳市某重点领域人像大数据系统发出预警:全国在逃人员徐某已进入该领域。1分钟后,徐某被抓获。办案民警说,徐某在逃18年,现在的样子和当年早已不同,可人像大数据系统能从面部轮廓去判断,不怕脸上皱纹和胡子多。

  互联网、大数据让智慧治理感知社会每一天最细微的变化,从基层线型管控变身网状治理,从人防改为雪亮联网监控,公共安全防护网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在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已经在169个街乡进行试点,下一步将全面推开;在上海,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一体社区治理工作法正在探索当中,通过建立需求库供给库,让群众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从小脚侦缉队到安保志愿者朝阳群众,从刷墙贴通知互联网+社区治理,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协管共管队伍,平安中国打通最后一公里

  ——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加强,风清气正的社会格局日益呈现。

  从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大格局逐步呈现,到好家风建设”“美德在农家活动在各地兴起,再到最美妈妈”“最美逆行者”“最美孝心少年获千万网民点赞,向上向善的力量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演绎。

  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向新境界——

  累计制发超过18亿张二代身份证,异地办理1000多万张;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彻底告别暂住证时代;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公平高效让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

  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00多万例,300多万老赖迫于信用惩戒压力履行义务;将人、地、事、物、组织等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国社区(村)网格化覆盖率超过93%;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由2012年的87.55%上升到2017年的95.55%

外国媒体感叹,中国不但创造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奇迹,还创造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奇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