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气象——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文化篇

2018年12月05日 16:49  新华社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40年革故鼎新,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也书写出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

  再启历史新局,滋养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滋养,激荡着新时代改革浪潮的激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更加从容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激荡改革春潮 映照时代发展新风貌

  “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2018年10月18日,北展剧场,74岁的艺术家李谷一亮相献唱。一曲《乡恋》未了,观众们流转的眼波中,已泛起粼粼泪光。

  怎能忘却,这深沉婉转的旋律,恰是时代的留声。

  38年前,《乡恋》在全国播出,如一股清风,吹荡着人们沉闷已久的心扉。

  文变染乎世情。每到历史转折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1979年7月,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呼应了渴望改革的时代心声,引发全国强烈共鸣,还有工厂挂出长幅标语:“请乔厂长到我们这里来!”

  当历史镜头的焦距进一步拉长,朦胧诗《致橡树》、话剧《于无声处》、油画《父亲》、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改革春潮,激荡一池文化活水。

  港台歌曲、“西北风”、摇滚乐、“新古典主义”画派、第五代导演、韩剧、进口大片、百老汇音乐剧、综艺节目、网剧……多元汇聚,百花齐放。

  时代在改革开放中开启新的一页,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指明方向: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发全国观看热潮;点燃爱国情怀的《战狼2》,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讴歌塞罕坝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收视率最高达1.6……扎根改革热土,文艺映照改革新天地。

(新华全媒头条·“改革开放40年”变迁走笔·图文互动)(3)崭新的气象——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文化篇

在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现场,参观者通过VR技术体验全景视频(2017年8月24日摄)。  新华社发(陈晓根 摄)

  与改革共兴共荣,文化日益显现勃勃生机。

  走过40年,从在一片灰蓝或军绿色中初见皮尔·卡丹时装的惊羡,到在各大国际时装周展示中国设计的自信,来自东方的风韵令世界愈加着迷。

  走过40年,从不敢想的“奢侈”到主流生活习惯,文化旅游成为休闲时尚,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说走就走”的潇洒与诗意。

  走过40年,从夺取奥运首金的欢腾,到女排五连冠的振奋,从拥抱“盼盼”到牵手福娃,从金牌战略到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体育文化塑造出国人更加饱满的精气神。

  故宫,历经近600年风雨洗礼。

  如今,这座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里,故宫人辛勤地修文物、做研究、开发产品。目前,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万种,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文化创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背后的人文情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深入人心。

  “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电商”……文化新业态新模式蕴含的融合发展思路,集聚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

  今年,上海昆剧团迎来建团40周年。

  大型晚会、传统大戏、经典文武折子戏及反串戏……九大院团,六台演出,600岁的昆腔盛宴再现一票难求。更让演员们欣喜的是,观众席不再“白茫茫”,而是“黑压压”——“80%都是年轻观众”。

  “以传统精髓加现代呈现,国粹在新时代有了新的生命力。”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这是文化繁荣的又一个春天。

(新华全媒头条·“改革开放40年”变迁走笔·图文互动)(6)崭新的气象——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文化篇

  在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人魏立中(中)与市民一起在巨型雕版上刷朱砂(10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顺应美好愿景 构筑中国精神新高地

  江苏无锡,阳山村。

  白屋连绵,黛瓦参差,“桃林深处有人家”的意境中,中国气派的田园生活图景悠然呈现。独具神韵的书院、创客中心,让游客在美景中领略历史文化的时代活力。

  “改革开放40年,阳山村的变化翻天覆地。”阳山村党总支书记钱惠菊说,现在村里的发展思路,就是让人们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彻底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让广大人民成为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享有者。

  国产故事片数量从46部增长到798部;印刷出版物品种由每年不足1.5万增加到53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71%和99.07%……40年间,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紧缺迈入繁荣发展。

  网络视听、数字出版、3D和巨幕电影等方兴未艾;严肃文学、网络文学、儿童文学等各辟市场;刺绣、皮影、蜡染、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40年间,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

  100余天,204场。

  这是山西阳曲的电影放映员、64岁的史富生今年的工作记录。每个放映的夜晚,村上喇叭一喊,就有很多人搬着板凳出来。“现在村里老人孩子居多,大家还是爱看。”

  见证农村电影从胶片到数字,从众星捧月到观众减少,干了47年的史富生仍然舍不得放下:“电影在村里少不了。明年,我要把更多新电影放给大家看。”

  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仅在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在于引领人民迈向精神文明的更高境界。

  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鲜明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

  钢城鞍山,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郭明义的家乡。

  现在,“郭明义爱心团队”已走出鞍山、走向全国,700多支分队、170多万名志愿者,带动着更多人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这是英模辈出的时代。孔繁森、李保国、邱娥国……一大批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用鲜活感人的行为表率,诠释和光大中华文明的品格风范。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国家、社会、公民的24字要求融为一体,凝结为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

  撤侨危急关头,“在你背后有伟大祖国”,见证国家的价值追求;扶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彰显社会的价值底色;日常生活圈里,乘车争相让座、邻里相互帮扶、匿名捐献款物,许许多多普通人以善行义举呵护公序良俗,体现公民的价值选择……播撒在无数国人心灵深处的种子,正长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天大树。

  40年改革发展,一条红线贯穿其间——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夏日的深圳,郁郁葱葱。

  在这里举行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本本图书,吸引一批批读者驻足品读。

  “把日子过好,把国家建设好,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旗帜,我们有信心,有干劲。”一位读者说。

  当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拔地而起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在巍然耸立。

(新华全媒头条·“改革开放40年”变迁走笔·图文互动)(9)崭新的气象——改革开放40年变迁系列述评文化篇

  观众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参观故宫文化主题文创展(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坚定文化自信 书写民族复兴新史诗

  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柱上,有这样一些刻度,因文化闪耀世界——

  2008年8月8日,全球数十亿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丹青、活字印刷、敦煌飞天,尽显中华文明盛大气象;

  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西湖启幕,山、水、花、月等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让八方宾朋在诗情画意中感悟“最忆是杭州”;

  近年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曹文轩获安徒生奖,中国作家走上世界文坛最高领奖台,成为中华文化恢弘景观的最新注脚。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源远流长的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近代而今,在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奋争与崛起的苦难辉煌中,中华文化同样在艰难蜕变后走向复兴。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意味深长。

  从历史中走来,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与时代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及其文化形态,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

  2018年5月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一幅幅定格历史的油画、一尊尊寓意隽永的雕塑,中国美术界新创作的马克思主义题材艺术作品前,众多观展者细致品味。

  “这是中国艺术的魅力,是马克思的魅力。”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

  40年风雨兼程。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成功的。今日中国的文化自信,正是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add oil(加油),这个“很中国”的单词,被《牛津英语词典》新近收录。过去半个世纪,已有50多个中式英语词汇加入这套词典。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作者尼古拉斯·奥斯特勒说,虽然当今全球四分之一人口使用英语,但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汉语在全世界的普及度越来越高。

  诚如其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引来四海瞩目——

  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引发共鸣,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征服大批海外“粉丝”;中国与157个国家签署文化合作协定,设立36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约70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海外汉语学习者超过1.2亿人……

  今年年初发布的一项覆盖22个国家、1.1万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形象明显提升,超半数受访者认可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超过六成认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先导,也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40年探索前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

  回望过往,将文化建设放在改革开放总体布局之中筹划思考、系统推进,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

  放眼征程,需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