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剑右二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将图片打印出来送到村民手中。
“厉书记,咱们一起合个影,照个‘全家福’。”村民杨兴波笑呵呵地说。
1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葫芦套村,驻村第一书记厉剑正带领3名民警志愿者上门服务,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将拍摄的照片打印出来送给村民,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村民已经把厉剑当成“家人”,拉着他一块照张“全家福”。
葫芦套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西南端16公里,泰山山麓脚下,黄巢水库南岸,与药乡国家森林公园接壤,因地势形似葫芦状而得名。该村占地面积280余亩,总面积3000余亩,共有143户357人。2024年7月,济南市公安局重保支队三大队教导员厉剑任职第一书记后,确立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的工作思路,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乡村的面貌变得越来越好。
为村民拍完照片,厉剑继续在村里“转悠”,看看村内还有什么事要处理。

走访中,厉剑发现村民孙法香在大棚里闷闷不乐。“孙大姐,这菜长得这么好,你咋看起来不大开心啊?”原来,孙法香虽然种菜是把好手,但从来没做过买卖,造成蔬菜滞销。厉剑便用手机将孙法香大棚内的蔬菜拍下来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帮忙推销。不一会儿,群内就热闹开了,“这菜看起来好新鲜啊,第一书记不容易,我们也为老百姓出份力,我来5斤香菜、5斤油菜!”“大哥,我这有食堂,你那有多少菜,其他人买完,剩下的我都包了!”在厉剑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孙法香家的蔬菜很快找到了销路。

“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外墙因经费紧张年久失修,我多方奔走,利用‘万能的微信朋友圈’联系爱心企业赞助7000元,再加上第一书记办公经费等进行修缮,建成了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枫桥经验’为主题的五面文化墙,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厉剑告诉记者。

面对葫芦套村地处偏远,与外界联系少的实际,厉剑坚持走出去、去取经,带领村“两委”先后到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西秦村、南部山区仲宫街道付上村、东罗园村考察学习,与各村第一书记深入沟通学习交流,打破“一人一村”传统帮扶模式,谋划“抱团发展、连片振兴”思路,帮助柳埠街道长峪村、黄巢村、西坡村销售农产品,实现资源配置由“散”到“聚”的转变,增加村民收入。
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葫芦套村引进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并通过3D地图测绘,对全村全景规划,进行整村运营。厉剑依靠济南市公安局重保支队党总支联系市工商联,将该旅游开发公司纳入工商联组织,将葫芦套村列为结对帮扶村,在党建引领下,工商联与第一书记、村“两委”建立周推进、月调度、季会商、年总结工作机制,帮助村级企业加快办理各项手续,推进项目落地,促进农文旅项目融合发展。
葫芦套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平时村里以空巢老人居多。2024年中秋佳节来临前,厉剑自费购买花生油和月饼慰问生活困难群众和空巢老人,并与村“两委”商议,趁大批村民返乡之际,举行“中秋话团圆 党群心连心”主题党日暨全村大联欢晚会,让在外打拼的村民回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积极助力家乡建设。活动期间,厉剑与全体村民一同包饺子、拉家常,大妈们跳着“葫芦套村”广场舞,孩子们表演自己拿手的节目,村“两委”组织猜谜语、手指托筷子、抢板凳等小游戏,全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村事就是我的‘家事’,村民就是我的‘家人’。”厉剑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任职半年来,他走进乡间,落地了一个个农村发展项目,解决了一桩桩民生实事,也收获了村民的点赞和认可。谈及未来规划,厉剑满怀信心与期待:“驻村工作需要用心去做,不仅要驻进‘村里’,更要住进‘心里’。我的目标不仅是让葫芦套村富起来,更要让它美起来,强起来。”
本报记者 马永文 通讯员 郝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