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在济南历下姚家法庭:见证多元解纷,感受司法温情

2025年01月27日 16:04 

新春佳节将至,记者走进位于济南中央商务区的历下区人民法院姚家法庭。这里周边企业众多,劳动争议纠纷时有发生。2021年5月26日,山东省首家劳动法庭在此挂牌成立,其作为姚家法庭的内设机构,专门审理辖区案件,在多元解纷尤其是劳动纠纷处理方面成果显著,全力守护着公平与和谐。2024年,姚家法庭被省法院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

1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姚家法庭第五审判庭,旁听一起劳动纠纷案件的庭审。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庭审正式拉开序幕。

原告于2018年11月入职被告公司,双方于2019年签订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被告在2019年5月才开始为原告缴纳社保。在职期间,被告存在诸如未及时缴纳社保、未足额支付报酬、未提供劳动条件等问题。2024年年初,原告依据法律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申请仲裁后不服裁决,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姚家人民法庭员额法官朱琳专注严肃,细听当事人陈述,不放过丝毫细节。书记员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精准记录关键信息。手指敲击键盘记录关键信息。“原告还有补充吗?”“补充新证据,证明加班事实。”原告拿出打印的聊天记录交朱琳。庭后,朱琳梳理当事人庭审提交的证据并表示:“此类案件中加班费证据众多,需精确统计加班时长并制定详细表格。工作虽繁琐,但务必确保数据准确,以保障当事人权益。”

在劳动法庭会议室,一场劳动纠纷案件调解将开始。姚家法庭特邀调解员陈英介绍案件情况。林某于2022年3月入职中国某集团山东某公司,受安排与山东某诺公司签订合同,后被派往驻外工地。2023年9月休假回国后,直属领导不安排返岗并停发工资。林某提出多项诉讼请求,包括工资、补偿金、未休年假工资等。该劳动争议纠纷案始于2024年5月,当天由北京的代理者参与诉讼。

面对这样的纠纷,调解工作至关重要。陈英感慨:“为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我跟当事人反复沟通了无数次。”她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先与当事人充分沟通,探讨案情趋向,再共同探究解决策略,激发当事人和平解决意愿。而后,与双方反复多次协调,期望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在调解过程中,原告代理人说道:“我们也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让林某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不想让事情变得太复杂。”最终,经过多次协调,双方达成一致,原告撤回起诉,案件圆满解决。陈英说:“这个案子到我这已经是第四轮调解了。”据她介绍,劳动法庭通过“一调四联”工作机制化解劳动纠纷。“一调”指区法院与相关部门成立调解中心;“四联”把相关部门联结,让多元调解贯穿仲裁、诉讼、执行全过程。

正是这样完善的工作机制,为劳动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力保障。通常,劳动争议产生后,先建议双方协商,然后通过区工会调解组织、街道调解工作室、“和合劳动法律工作室”帮助双方进行调解,自行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进入工会调解,由区工会选派律师进行调解;还不成,由区劳动仲裁委立案,仲裁阶段进行两轮调解;若三轮调解不成且不服仲裁,起诉到法院,由特邀调解员和工会律师调解员进行第四轮调解。

记者从会议室走出,正巧碰到匆匆忙忙走来的特邀调解员李军。他表示,近期刚化解了一起涉及9人的劳动纠纷。这起纠纷于2024年11月26日在劳动法庭立案,9名劳动者因追索劳动报酬将被告酒店诉至法庭。被告酒店长期未支付劳动者报酬,欠薪达4个月之久。

李军说:“由于该纠纷涉及9名分别来自不同省市、从事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部分劳动者情绪颇为激动,处理稍有不当便极易出现不可控局面。”面对这一情况,李军迅速行动。他先是梳理相关诉讼材料,并对案件进行分类,然后与劳动者代理律师沟通,努力去稳定劳动者的情绪,同时积极与被告单位联系。然而,起诉状提供的被告电话始终无人应答。通过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的多方打听下,李军获取了该酒店投资人的联系方式。

经了解,该投资人在国内投资6家酒店,其中济南有3家,因餐饮行业竞争等因素经营困难,其他产业回款也困难。曾经挽留员工留下来坚持经营,无奈劳动者生存压力巨大,最终酒店负责人给劳动者出具了未发工资明细。

李军耐心向投资人讲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后果。最终,酒店负责人出面,在法院的调解下,分别与9名劳动者签订了调解协议,这起多达9人的劳动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宋喜来、赵平洋表示,这一年劳动争议案件增多且复杂,调解审理难。基层法院聘退休法官参与调解必要且有效,可以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减轻法官压力,提高案件质量与结案率,提升法官素质。“对我们个人而言,参与调解工作既发挥了余热,为社会做了贡献,又丰富了生活。”此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

过去一年,劳动法庭成功调解各类劳动纠纷案件660件,调解成功率达49%。他们不仅解决了一个个具体的纠纷,更从源头上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 路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