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各类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进入高发期。如何将矛盾有效化解,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在济南市市中区陡沟街道,一项由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律所联合打造的“三所一庭”联动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创新解法。

1月23日早上8点,济南市市中区陡沟派出所民警高原的手机铃声急促响起。“我要报警!我老公家暴,我要离婚!”电话那头,杨女士的声音带着哭腔。
高原赶到现场,见杨女士满脸泪痕,其丈夫一脸无奈,将二人带回派出所了解情况。原来,矛盾焦点是过年带孩子的安排。一开始,杨女士公公本想一家人回安徽老家过年,可杨女士年二十九才放假,希望大家等她一起开车回去。但其丈夫觉得那时出发,6小时车程到老家来不及准备年夜饭,就提出带俩孩子回老家,让她独自在山东过年。杨女士坚持像往年一样,一人带一个孩子,各自过年。双方为此争吵,其丈夫情急拍了杨女士后背,她一气之下报了警。

“这日子没法过了,他从不考虑我!”杨女士哭诉。高原安抚时了解到,她哥嫂早逝,夫妻俩一直在抚养侄子,又因杨女士母亲身体欠佳,多年来夫妻都是各带一个孩子分开过年。高原意识到,这起矛盾实质是亲情、责任与习惯的碰撞。
“别急,咱们有事好商量。”在高原的耐心调解下,夫妻二人接受了公益律师的帮助。律师到场后,从法律和情感层面进行分析,帮助二人打开心结。该丈夫表示带俩孩子回家是因为其母亲想念孙女,杨女士则担忧自己母亲孤单且需要照顾侄子。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夫妻矛盾得以化解,杨女士说:“以后我们好好沟通,不冲动了。”
面对记者,高原坦言:“类似杨女士夫妻的矛盾,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民警只能劝,但这背后涉及太多法律和亲情问题,不是靠我们几句话就能解决的。”
2023年,陡沟派出所接警数据中,非警务警情占总警情92.78%,而2024年这一比例还略有上升,达到92.99%。陡沟派出所教导员周耘逸表示:“非警务警情的高占比让我们意识到,非警务警情涉及邻里、家庭等多领域纠纷,民警非专业出身,处理时难以让群众满意。所以,建立完善调解机制刻不容缓。”

2024年4月起,陡沟派出所作为分局试点正式运行“陡挺好”多元矛调机制,从最初的“警律协作”到现在的“三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所和法庭),成立了“陡挺好”多元矛调团,由陡沟法庭法官、陡沟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同宁律师事务所律师以及陡沟派出所民辅警十几人构成。矛调团成员每周一到周五排班值守,接受群众咨询及调处纠纷。同时为方便群众“少跑腿不跑腿”,陡沟派出所在分局基础办的支持下还创建了企业微信线上“视频调解室”。
2024年,“陡挺好”矛调团成功化解非警务矛盾纠纷58起,接受群众咨询100余次,引导矛盾双方通过司法诉讼途径解决4起。高原表示,部分复杂矛盾必须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对于涉及财产分割、监护权争议等案件,我们会直接引导当事人到陡沟法庭。”

记者随后来到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陡沟法庭,这里是“陡挺好”机制的重要司法支点。对于调解未果的纠纷会直接转至这里,进入司法审理程序。该法庭共有6位法官,此时其中4位法官正在开庭。
“我们与派出所、司法所、律所的协作,不仅能减少案件数量,降低司法负担,更能让矛盾化解更加高效。”陡沟法庭庭长李江刚结束一场庭审略显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坚定,“案件数量多,我们只能加快节奏,春节假期前会一直开庭到腊月二十九,希望能尽快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结果。”
通过“三所一庭”的高效联动,陡沟法庭在压降辖区矛盾纠纷存量、保障家庭和社会和谐上成效显著。近年来,该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三项机制,打造“沟通无忧”家事纠纷社会治理品牌,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陡沟法庭建立反家暴联防联动机制,加强与政法委综治委、妇联等部门合作,2022年至今,累计发出26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立赋强公证家事纠纷化解机制,与齐鲁公证处合作建立“家事案件合作解纷中心”,在陡沟法庭长期派驻工作人员一名协助调解;建立家事纠纷“三必访”回访机制,对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探望案件,涉家暴且申请人身保护令的离婚案件以及义务人数量多、分歧大、矛盾深的赡养案件必回访,2022年至今,累计对涉婚姻家庭案件开展社会调查18人次、心理疏导53人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32份,督促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和家庭教育职责。
本报记者 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