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法治赋能生态 书写黄河华章

2024年08月19日 22:36 


蓝天白云之下,九曲黄河南岸,一条52公里长的沿黄生态廊道在河南省灵宝市境内蜿蜒。自东向西,万亩古枣林、万亩特色水果、万亩优质蔬菜、万亩油葵、万亩荷塘、万亩彩色小麦,6个万亩基地依次映入眼帘。

8月19日,“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9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采访团走进河南灵宝,开启河南段采访活动。近年来,灵宝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全力守护辖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群防群治 助推高质量发展

左边一汪碧水,右边滚滚黄河,一支穿着藏蓝警服和红色马甲的巡逻队走在中间的沿黄公路上,形成一幅动态的和谐画卷。“今天参加巡逻的主要是公安民警、村党支部委员和景区保安员。”带领这支巡逻队的灵宝市公安局函谷关派出所副所长张鹏飞介绍,该巡逻队名为生态保护巡逻队,由社区民警、治安志愿者、基层党员干部、治安网格员、保安员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组成。

“函谷关景区、樱花大道、沿黄生态廊道等景区和游乐场所都是我们的主要巡逻地点。”采访团跟随张鹏飞来到高处的东寨黄河观景台上,他边说边用右手依次指着几个不同方向的景区,就像在空中画出了一幅辖区治安图,这幅图就是该所2023年5月新成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函谷关警务室深耕的“责任田”。

近年来,灵宝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为打造更加平安和谐的旅游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函谷关警务室应运而生,并采取“1个警务室+4个警务工作站”的警务运行模式,建立“立体化巡逻巡防、全方位群防群治、多元化共建共治”生态警务工作机制,打造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点线结合的“网格式防控圈”,形成科学合理、集约集成、高效顺畅的警务运行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好了,又有治安力量做平安保障,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我们村的人也能守着家门口销售一些土特产,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生活也更稳定了,日子越过越好。”穿着红马甲的东寨村党支部委员张展展说。

联席会商 护佑黄河生态屏障

“小秦岭是黄河水源涵养地,它对于黄河生态保护来说太重要了,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小秦岭生态环境修复和司法保护基地的展厅内,灵宝市法院副院长先明莹为大家介绍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河的意义。她提到,小秦岭曾作为矿区变得满目疮痍,自2016年开始生态修复工作以来,关闭了1000多个矿坑,拆除设施、清理矿渣、覆土覆网、种草种树,才有了如今小秦岭的绿树繁茂、溪水叮咚。

绿水青山事关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离不开法治保障,为切实守好秦岭北麓的资源宝库和黄河中游的生态屏障,增强辖区群众的法治和生态保护意识,灵宝市法院于2023年1月18日成立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类第一审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案件。该院还联合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共同制订《关于建立实施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疑难复杂案件提前介入、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会商等长效机制。

“去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我们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的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了一起破坏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案,3名被告人因盗窃罪不仅被判决没收违法所得、处以刑罚,而且被判决赔偿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生态修复费用11070元。”该院环境资源法庭庭长汤辉说,“巡回审判的警示效果特别好。周边村民通过旁听庭审,了解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法治意识也越来越强。”

“平安因子” 赋能法治乡村建设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河南省“十佳民主法治示范村”……聚集了这些称号的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村委会大院仍保持着八九十年代质朴的装修风格,一对中年夫妻边表示感谢边走出该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调解委员会主任汪安祥笑着送到门口:“没事儿了,赶紧回家给孩子做饭吧。”

66岁的汪安祥一身稳重而利落的打扮,他的办公桌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摞调解卷宗和工作台账。作为一个有着40多年调解经验、曾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员”的村级调解员,汪安祥自豪地说:“我可是个‘法律明白人’。”

这位“法律明白人”在从事调解工作后不断学习法律法规,边学边干,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技巧。“群众带着气儿来,我得帮他消了气再走。了解情况,找准矛盾焦点,再慢慢展开调解,通过讲解法律法规让村民学法、懂法、用法,依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里,诚心、公心、耐心、细心、爱心,任何一‘心’都不可缺……”谈起调解心得,汪安祥滔滔不绝。

“像汪安祥这样的‘法律明白人’,灵宝市共有2222名。”灵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成梁介绍道,灵宝市还有67名“村居法律顾问”,298名政法干警兼职的村(社区)法治副书记,1000余名廉情监督员。他们就像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一颗颗“平安因子”,通过“普法+调解”、“互联网+群防群治”、“1+1帮教”、“一村(格)一警”、“流动法庭”等工作机制,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灵宝实践。截至目前,灵宝市已成功创建地级市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7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32个,三门峡市级41个。

记者手记:

作为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中国金城”一直是灵宝一张响当当的名片。然而,这张名片也让灵宝曾一度陷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困境中。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主题引领下,矿业步入加速转型关键期。

关闭矿坑、清理矿渣、覆土覆网、种草种树、修复生态……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灵宝不仅强化了黄金、苹果等传统产业的优势,还孵化出“中国铜箔谷”等新兴产业。在“中国铜箔谷”展厅内,一张厚度仅为3.5微米的铜箔骄傲亮相。3.5微米,只有一张A4纸厚度(100微米)的二十八分之一。薄如蝉翼的外表使它在掉落时,可以以一种轻盈的姿态缓慢降落。作为当前市面上最薄的铜箔,它展示着当地矿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葱郁已修复如初,沿黄生态廊道的万亩古枣林已挂满果实,正如三门峡市委常委、灵宝市委书记张志刚所说,未来灵宝一定会围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的步伐,奋力推动灵宝县域经济高原”,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山东法制报记者 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