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城市矿山”,鲁企如何发力?

2024年06月03日 23:13  大众新闻客户端

 
 
 
 
 
 

  去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超58万吨,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迎发展机遇

  掘金“城市矿山”,鲁企如何发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逐年攀升。作为新能源汽车主流动力的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约为5-8年,2023年,我国仅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就超58万吨。

  锂是不可再生资源,且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废旧动力电池经工艺处理,可以再次利用或将锂重新纳入产业体系,被业内认为是未来的“城市矿山”。

  今年4月以来,我省连续印发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制定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地方标准,推动动力电池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助力企业掘金“城市矿山”。

  废旧电池去哪儿了 

  5月中旬,肥城市,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向外出货,一袋袋黑粉由叉车装上大货车。

  该公司负责人魏如歧说,这一批约七八十吨黑粉,都是卖给省外客户的。黑粉中最有价值的就是锂,公司按照锂点来销售黑粉。目前公司生产的黑粉锂点在4.2%左右,一个锂点价值约4800元。

  该公司的锂电池循环利用车间里,整齐摆放着各类废旧动力电池,它们已由原来的电池包变成了一个个电芯单体。工人把其投入生产设备带电破碎,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几十分钟后,末端就能生产出细沙一般的黑粉。黑粉经过进一步处理提锂,锂资源就能再生,进入新电池生产中。

  “黑粉直接销售给下游企业利润不高,后续公司将与一些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进一步提锂后再进行销售。”魏如歧说。

  同在肥城的山东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则是采用材料修复技术,将报废极片和退役电芯直接修复转化为合格的正极材料产品。

  该公司董事长吴平介绍,公司处理的电池目前主要以电池生产商生产过程中的厂废为主。这些厂废一般还没有注液或深度放电,锂还主要在正极材料中。不同于传统湿法冶金,公司采用物理法对材料再生,减少了对酸碱的应用,且流程较短。

  对于深度放电后的退役动力电池来说,湿法冶金仍是主流方式,电池经破碎、浸酸,再萃取出锂等。

  山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杨阳介绍,当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方式。目前,工信部公布了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业内简称“白名单”企业,全国共156家。山东5家“白名单”企业,均以梯次利用业务为主。

  位于莱芜的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成为工信部第五批“白名单”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周震介绍,锂电池循环充放电次数在2000—3000次,这一性能指标决定了电池的寿命。而新能源汽车到了更新换代时电池一般才充放电1000次左右,可以说动力电池退役时才到“中年”,后续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废旧动力电池到厂后,该公司进行拆解、检测,通过技术手段把电芯的性能恢复,将剩余容量由退役时的70%—80%提升到93%,确保重组后的电池性能一致,充放电时“出力”一样。

  “后端应用场景是否丰富,是梯次利用企业能否活好的关键。”杨阳说。

  周震说,目前公司有几十人专门进行产品设计研发,应用领域主要有两轮车、三轮车、应急电源、路灯、便携式电源等。

  同为“白名单”企业,寿光市德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则确定了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处理后的电池应用到了电动农机具、备电市场、用户侧备电储能、电动农机、铁塔备电等领域。

  “正规军”为何普遍“吃不饱” 

  采访中,协会、企业均反映,“吃不饱”是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

  周震说,公司梯次利用年产能1GWH,去年产能只有430MWH,还不到年产能的一半。

  来自山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去年全省主要几家梯次利用企业年产能约15GWH,实际产能只有3GWH左右。除上述肥城两家新开工不久的企业外,省内再生利用企业多数无法正常生产。

  “企业拿不到一手的废旧动力电池,没米下锅,无法实现满产开工。”杨阳说,前两年,碳酸锂价格达到60万元一吨,后来持续下降,降到了目前的11万元一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利润大幅下滑。前期大量囤积废旧动力电池的一些省内企业,一下子亏了几千万。目前,碳酸锂价格趋于稳定,但当前我省实际退役动力蓄电池规模较小,进入报废期的主要为一些公交和网约车。而公交公司等企业一般通过公开招标竞价售卖,省内企业并没有优势。

  虽然今年工信部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的相关申报,但山东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仍在积极准备申报材料。

  “不是‘白名单’企业,我们只能从其他‘白名单’企业或中间商手中加价去拿电池,这挤占了企业的利润。”吴平说。

  杨阳认为,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大部分集中在中间商手中,他们不进行实际处理加工,而只做电池贸易,高点出售获取利益。这个过程中,一些正规电池回收企业因为成本原因,反而竞争不过小作坊。

  建设回收体系,是提升电池获取能力的重要一环。2020年,山东印发《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络建设。

  “目前省内的回收网点多是4S店,我们调研发现真正拿到废旧电池的并不多。”杨阳说,但单个企业自建网点成本太高,一些地方鼓励企业合作共建网点。

  寿光市德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依托德隆集团报废汽车回收渠道、二手车出口国内车源采购渠道、大修厂维修渠道,目前已在省内自建回收网点10处。成为工信部“白名单”企业后,公司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补充完善了回收网络体系,目前合作共建回收网点已辐射山东16市。

  长期从事该行业的张君涛,成立了烟台众成锦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1.5万吨报废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其公司在河南、江西、广东等地布局了锂电池回收业务,确保投产后可以满足60%的开工率。该公司还与华友等知名公司达成代加工协议,这些公司在北方回收的电池将由其代加工成黑粉。

  “公司今年和电池生产厂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展开合作,拿到了不少电池,未来将主攻这一渠道。”周震说。

  吴平认为,碳酸锂价格相对稳定对上下游企业来说很重要。随着行业越来越规范,中间商手握电池的量会大幅下降。产业链企业之间建立直接的长期协作,即电池生产厂商、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回收利用企业形成闭环,便可应对锂价波动,缓解正规企业“吃不饱”的问题。

  市场“卷”更要提质降本 

  随着国家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视,大量企业涌入该行业。数据显示,去年5月,山东约有5000家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截至目前,这一数量已达到7000多家,一年时间就增加了2000多家。

  “很多企业只是在经营范围中列上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实际进行处理的企业很少。”杨阳说,目前市场很“卷”,潜力与乱象并存,导致真正从事废旧动力电池处理的企业活下去并不容易。

  对企业来说,没有利润就很难保持发展的信心。多位受访人员认为,面对行业的现状,单纯“卷”价格并不现实。长远看,关键还是要提质降本。

  提质,离不开技术加持。

  市场上对梯次利用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有顾虑。周震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带领团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技术突破,“我们还建立了信息中心,对租赁、销售出去的电池进行远程监测,及时掌握其性能状况。”

  张君涛认为,目前梯次利用和破碎打粉的工艺尚需要企业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去搞研发、搞设备改造升级,以实现精准无损拆解及无损检测等。

  对再生利用企业来说,还要努力提高锂的提取率。行业内企业的平均提锂率为90%以上,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可能就在一两个百分点。因此,省内骨干企业多选择继续加强与行业上下游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及机构合作,引进行业优秀人才和最新技术,提升工艺水平。而与以往只注重提锂不同,企业开始注重把原料吃干榨尽,增加可回收的产品种类。

  降本,也很关键。

  寿光市德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废旧电池回收占用资金量巨大,下一步将进一步降低废旧电池库存,采取订单生产的方式,减少资金占用的风险和损失。

  此前,山东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多个产品工艺路线,后来根据客户需求调整,精简工艺路线,做大单品产品,降低成本。

  如何降低用电等能耗也是吴平考虑的重点,“我们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24小时运转,用电成本高。公司准备以光伏加储能的模式降低电费,目前已找了几家单位进行测试。”

  魏如歧认为,目前锂价回归到了理性区间,这对希望长期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说是利好的。公司评估近年来市场趋势后,认为山东废旧动力电池报废期即将来临,在就近处理是首选的情况下,未来行业仍有很多机遇。今明两年公司还将上新项目,大幅提升黑粉产能,挖掘好这座“城市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