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振作”该如何达成?

2022年03月20日 09:04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

  “切实振作”四个字内涵丰富。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

  而“切实振作”如何达成呢?其中的关键点,来自于实在、实干、实惠。

  政策目标实实在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报告解释,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而如何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报告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即: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从数据上看,2022年1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3.98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表示,除了经济基本面的基础稳固外,我国稳增长的底气还来源于政策工具箱的丰富。他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面前,我国始终沉着冷静,财政货币政策一直留有余地,在2022年面临比较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时,就有足够大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进行操作。

  稳增长真抓实干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表现亮眼。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称,投资回升主要有几方面因素:第一,稳增长稳投资的政策发力;第二,积极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成效明显;第三,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领域投资加大。

  事实上,2022年新年伊始时,多地重点项目批量开工,涉及工业制造、交通、城市建设、新基建等各项领域,为新年稳增长起步给出一脚“大油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方面,稳定经济增速必须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投资要发挥关键性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要积极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年初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加大相关领域投入,是落实政策发力靠前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加快形成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对银行、保险机构而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2022年工作的核心内容。从短期看,加大融资供给,促进投资更是重中之重。“扩大投资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不是既有投资模式延续,而是要强化有效投资,在实现促投资、稳增长目标的同时,为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服务实体经济实惠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央行近日表示,今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总额超过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也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同时,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16日,人民银行在传达金融委会议精神时进一步表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减税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方向也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中小服务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业领域的科技进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河北省迁安市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的员工在生产线上工作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认为,“政府以金融和财税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本质上就是做好实体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这对于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大有裨益。”(文/黄博阳 游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