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拒收现金怎么办?霸气回怼、依法维权!

2022年02月26日 23:54 

新华社记者吴雨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更是最基础的支付手段。尽管金融管理部门三令五申,但社会上拒收现金现象依旧时有发生。遭遇拒收现金怎么办?别担心,相关部门会为你撑腰,支持你霸气回怼、依法维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了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2021年全国共核实拒收现金行为212起,其中以停车场、生活缴费、保险公司为主。以去年第四季度为例,被处罚并曝光的32家拒收现金单位中,有10家是因为拒绝公众使用人民币现金支付停车费。

  这些商户、机构对现金收付产生认识误区,有的基于成本控制、钞票防伪、安全卫生等方面考虑,不愿意收取现金;有的法律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公然张贴“拒收现金”告示。

  对此,人民银行加大了整治力度,对拒收人民币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去年对影响较大的87起给予行政处罚,并且每季度都在官方网站对处罚情况进行集中曝光,起到警示威慑作用。

 

  不少人心有疑惑:移动支付如此便捷,为何还要保障现金支付?

  诚然,移动支付是便捷高效的,但也受电子系统、网络环境、移动终端等方面限制。一旦发生系统故障、电力中断以及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现金的重要作用便凸显了出来。

  其实,尽管支付方式多元化发展较快,但现金需求依然旺盛。2021年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2021年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首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不少个人和小微企业仍存在较坚实的现金需求。

  当前,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不能熟练掌握移动支付,也难以享受数字人民币的高效便捷。同时,在一些相对偏远或贫困的地区,电子支付机具的布设也很难达到全覆盖。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物质条件限制,不需要银行账户、手机终端等应用基础,对老年人、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

  “发红包”“派利是”等传统习俗需要使用现金,匿名支付、即时结算离不开现金……现金使用门槛低、匿名性强、支付快捷,这些独特优势收获不少金融消费者偏好。表面上看,商家拒收现金给消费者增添了麻烦,殊不知这一行为已经违法违规,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图为一名农民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马莲乡万里淀粉厂交售马铃薯后清点现金。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那么,如果遭遇现金拒收该如何霸气回怼?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大可放心地说出这句话,有法律法规为你撑腰。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日前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现金服务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各有关方面要一起努力,形成持续高效的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长效机制。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开展知识宣传、暗访协查等活动,将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与文明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工作相结合。

  除了霸气回怼,消费者更要依法维权。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2月发布的公告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现金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当前,人民银行已经明确政策标准,针对场景复杂、主体繁多、公众对拒收现金理解差异大等问题,制订发布人民币现金收付指引,完善了违规处罚标准。对核实为拒收人民币现金的,人民银行将依法处罚并予以曝光,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

  专家提示,在遭遇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时,消费者可妥善保留相应的证据或线索,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保护自身权益,让我们一起向拒收现金行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