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促“进”以“进”促“稳”
——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采访札记(下)
□ 本报记者 王 建 王 健 刘 兵 李子路
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实地观摩了潍坊、济南两市20多个项目。通过观摩,看到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所取得的积极成效,增强了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的信心。大家一致认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和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关键要靠创新,要通过全面、系统、集成创新,实现以“创”促“进”、以“进”促“稳”。
创新必须强化系统观念
科创引领催生“技台企才”四花同放
1月5日下午,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潍柴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观摩现场,石墨双极板、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空压机以及不同功率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引领前沿科技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引来观摩人员的热议和点赞。
自2008年以来,潍柴已累计投入50亿元布局新能源业务,聚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开展新能源产业研发攻关,建成了这座集氢燃料电池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生产制造于一体的燃料电池产业园。“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引育一批创新人才,潍柴在燃料电池领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都实现了国内领先,为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有力支撑。”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
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和支撑。这次观摩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项目的质量高、效益好,根本在于科技创新引领。
参加观摩的人员一致认为:决胜新旧动能转换“突破之年”,要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创新技术,着力搭建一批创新平台,着力壮大一批创新企业,着力引育一批创新人才。
1月5日上午,位于济南东部的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目前,济南已引进“中科系”科研院所15家,落地建设“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初步形成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备汇集区,吸引了19个院士团队和一大批顶尖人才,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济南把科技创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全力集聚大院大所等高端创新资源,几十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落户济南,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形成规模。下一步,济南将持续聚焦创新驱动发力,紧扣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加快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推动科技成果由实验室走向工厂、由厂区走向市场。
“通过观摩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项目,深刻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创新是人才,我们将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抓菏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菏泽市市长张伦深有感触地说。
创新必须注重扩大需求
越是全产业链发展,越是空间广阔
一排排崭新的厂房,一个个加速推进的项目……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拔地而起。
在产业城中,除了核心项目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外,还集聚了该项目25家核心、高端供应商。“目前,16家供应商已经进驻,其中9家已开工建设,同时产业城外围还有50余家从事加工、零部件装配、仓储物流的配套企业正在投资建厂。”中国重汽集团工艺总监、工艺研究院院长张殿平介绍,在智能网联重卡项目带动下,产业城构建起“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条,不仅形成了规模、效率、成本优势,还有效降低了供应链、产业链风险。
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的发展说明,越是全产业链发展,越是空间广阔。我省坚持延链强链,围绕9大产业42条产业链,培育认定“雁阵形”产业集群10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12个,总规模超过6万亿元,但仍然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布局不够优化,缺少龙头企业牵引、专精特新配套、品牌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需要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
除了构建起全产业链条外,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还采用了全球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和国际一流的生产工艺,是世界一流的高端、智能、绿色重卡生产基地,“生产的新一代‘黄河’重卡风阻系数低于0.4,油耗全球最低,可靠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张殿平说。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纵深推进,我省的供给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关键看需求能不能跟上。中国重汽重卡出口已连续17年保持全国首位,随着新一代“黄河”重卡等高品质产品的问世,中国重汽正不断挺进国际高端市场,出口需求量日益增加。
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提高要素配置水平,强化机制保障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短短10秒钟,一个几块钱的铝锭就变身为高附加值的VUVG-L阀。在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的厂房里,这神奇的一幕正一次次上演。“这条生产线可生产VUVG-L等阀类产品,同时可以兼容其他阀类产品,年产能达250万件,可以称之为全球第一自动化生产线。”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总经理姜作林介绍。
在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发展史上,2018年是个关键的年份。这一年,在济南高新区“腾笼换业”的帮助下,企业告别了发展空间不足的老厂区,搬迁到占地650亩的新厂区。不仅如此,新厂区二期项目在一天之内实现四证齐发,创造了建设领域规模以上外资项目快速审批的全国第一,“拿地即开工”模式被全国复制推广。
“新厂区投入使用后,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姜作林说,目前工厂利用率达到了70%,今年将启动二期第二阶段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费斯托在全球自动化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生产中心。
项目落地快、建设快、达产快,要素保障功不可没,对此,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宇向东有切身的感受,“去年,全省用地保障能力达到105万亩,为历年来最好,有力保障了全省重点项目建设。”
立足“紧约束”,要做好“开源、节流、聚焦”的文章,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水平。“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用足用活国家直接配置指标政策和‘增存挂钩’核补新增指标政策,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同时坚持集约节约,全面提高项目用地的利用效率。”宇向东表示。
磁悬浮产业园一期已投产,二期产业园建设正在推进,在潍坊,依托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主导的磁悬浮智能科技项目,一个磁悬浮产业正在崛起。“潍坊市从规划建设产业园、提升创新能力、加大财税支持、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制定了16条措施,配备了服务专员,成立了强有力的市、区两级推进工作专班,建立了‘链长制’推进机制,引爆了磁悬浮产业。”天瑞重工董事长李永胜说。
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上下联动,实施动态调整,强化督导服务,着力破解难题,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我们将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推进、抓落地、抓投运,强化‘四进’攻坚全覆盖现场督导服务,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月调度月通报制度,确保项目应开工率、应竣工率达到100%。”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周连华表示,将狠抓项目落地见效,确保实现一季度项目建设早开工、经济发展“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