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和一个国的命运交响——“党的诞生地”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纪实

2021年05月19日 17:57 

 
 
 
 
 
 
 

 

  新华社上海5月19日电 题:一座城和一个国的命运交响——“党的诞生地”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纪实 

  新华社记者姜微、周琳、吴振东、郭敬丹

  1921年,上海石库门,星火初燃。彼时中国山河破碎,旧上海租界林立、列强横行、民生凋敝。

  2021年,浦江两岸生机勃发,气象万千。新上海正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

  百年回荡,一座城与一个国的命运交响。历经沧桑的上海,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书写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初心之城 

  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一幢古朴庄重的石库门小楼,人们四面八方赶来,心怀崇敬,守信如一:面向党旗,在初心发祥地重温入党誓词。

 

 

5月1日,游人在中共一大会址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这里是9191.4万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清晨,阳光洒在古朴如初的乌漆木门上,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动情地说。

  记忆翻涌穿越百年时空。1921年,这幢小楼里亮起煤油灯光,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一番热烈讨论后,向四万万同胞发出惊雷般宣告:我们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

  抚今追昔,初心未改。

  距离这里仅一步之遥的旧改基地宝兴里,2020年底,居民们告别手拎马桶的“72家房客”生活,搬迁新居。“钻石”地段拆迁,各级党组织以脚力丈量,用“民生账”填平“市场账”,一点点敲开居民“心门”。仅仅354天,这一旧改最硬的骨头实现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创下上海大体量旧改新纪录。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0年12月9日,在位于杨浦区的老房子里,邱燕萍沿着阁楼楼梯走上来,头顶后就是仅够一人使用的卫生间;下图为:2020年12月30日,在位于青浦区朱家角古镇旁的新房里,邱燕萍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邱燕萍所居住的街道——大桥97、98街坊,成为杨浦区2020年以来启动“二次征询”签约的第7个旧改基地。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从一座城,看一个国。近代以来,很少有城市像上海一样,如此深刻地见证泱泱大国的苦难与辉煌。

  1949年之前,这座城市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和屈辱——《南京条约》后被迫开埠,列强恣意横行;制造出中国第一支步枪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荒废了近30年;“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迷梦被日寇铁蹄击碎;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经济崩盘……

  同样在这座城市,点燃了扭转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星火。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说,党的一大、二大、四大都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在此诞生,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入城市血脉。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贞和牺牲,陈延年、陈乔年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风华正茂之时,李白等烈士倒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兑现着庄严承诺。

 

 

这是2020年11月11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门。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潮头之城 

  从一座城,看一个党。

  从上海出发,中国共产党人一路秉承初心使命,保持奋斗姿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当年被质疑“搞经济只能得零分”“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的城市,已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并正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姿态继续奋斗。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重要课题。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责无旁贷成为共和国的“工业母机”。

  1958年,24岁的技术员戚南强,接到一个“神秘任务”:与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造火箭;2年后,冲天“第一炮”在上海一片滩涂打响。自那时,上海一直是中国创新方阵的“王牌”:第一辆国产轿车出厂,第一艘万吨轮起航,第一架国产大飞机冲上云霄……

  1978年岁末,伴着隆隆的轰鸣声,宝钢一号高炉打下第一桩,开启共和国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批租第一块土地、出台第一项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的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现场(2019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1991年,浦东开发开放驶上快速通道。

  从一片阡陌农田变身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30年来,浦东诞生了55个“全国第一”。如今,浦东自贸区打头阵,正引领全国20余个自贸区创新“雁阵”,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理念、中国道路。

  曾被冒险家视为“乐园”,劳动者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城市,如今已经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典范。

  45公里滨江岸线“还江于民”,苏州河岸郁郁葱葱,人均绿化面积从一双鞋到一间房……人人都有出彩机会,都能有序参与治理,都能享有品质生活,都能切实感受温度,都能拥有归属认同,这座城市,诠释着人民城市的内涵。

 

 

2月21日,人们在上海苏州河边漫步休闲。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未来之城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凝聚了上海城市精神的独特气质。2018年在出席首届进博会开幕式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向全球热情推介“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这是上海最鲜明的气质,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

 

 

这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2019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历史航船驶入新时代,城与国的命运交响奏出全新乐章。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首架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克隆猴“中中”“华华”呱呱坠地……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一批世界级科技设施迅速集聚。上海将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向扩大内需要潜力。

  “五五购物节”这一上海首创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成为促进消费的有力引擎;进博会“朋友圈”不断扩大,纽带更加紧密;致力于打造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不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投资提效增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4月29日,来宾们在咖啡市集活动中的一家咖啡馆展位前交流。当日,在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举行的虹桥品汇“五五购物节”开幕式上,虹桥国际咖啡港正式开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向改革开放要活力。

  全面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城市品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广至全国……上海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指导市民通过手机小程序办理“一网通办”业务(2020年8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向数字化转型要爆发力。

  摘获“世界智慧城市”荣誉,让群众一部手机走天下……上海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上海这一党的诞生地,正奋发有为、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宏伟篇章。

 

 

这是浦东陆家嘴夜景(2020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