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严戒富贵习气

2017年05月18日 18:08  北京日报

  19世纪60年代的某天,李鸿章的夫人要宴请曾国藩的夫人及其几个女儿。这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没想到,请柬送进南京两江总督署内,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原来,曾国藩的两个小女儿共用一条体面的绸裤,问题是这次人家请客,两姊妹都要去。这两个小女儿都还年幼,都想穿漂亮点,都想穿这条好裤子。结果两姊妹就争了起来,最小的那一个当然争不赢,输了,便在那里哭。恰好,曾国藩从外面办事回来,见此情景,就马上安慰她。他说:“明年如果继续做总督,一定给你买一条新的绸裤。”闻听此言,这个小女儿马上破涕为笑。难道曾国藩连一条裤子都买不起吗?当然不是,那么,他为什么舍不得给女儿买一条好裤子呢?现代人常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可是在曾国藩这里,不论男孩女孩一概穷养。尤其是在过去传统中国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背景下,女孩对家庭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更大。因此,曾国藩对男孩女孩并无偏见,一样的重视。在他看来,奢侈的环境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女孩出嫁后,如果能勤俭持家,不仅能赢得夫家的尊重,也能为娘家赢得好声誉。除非家中来客,否则不加荤菜

  对子女的教育,曾国藩始终贯彻三个字:“俭”“勤”“谦”。“俭”字,曾国藩从自身做起,功夫过人。无论是衣食起居,还是政务军务,曾国藩都崇俭戒奢。有一次,常胜军司令、英国人戈登来拜访总督大人,他看到曾国藩穿的衣服上还有斑驳的油渍。曾国藩有一件“新”衣服,那是30年前做京官时买的,平时舍不得穿,要遇到重大活动才穿,30年后还和新的一样,有一次他还拿出来炫耀,并发表了一通关于新与旧的哲理感慨。平时吃饭,他崇尚道家的养生术,以一荤为主。除非家中来客,否则不加荤菜,被南京百姓戏称为“一品宰相”。他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子弟:“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他坚持家人不能有富贵气息。“富贵常蹈危机”,相反,贫贱常有生机,并提出莫怕寒碜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 “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要做到“俭”,必须从“勤”字入手。少年时勤读书,成年后勤修身,老年时勤运动。做到一个“勤”字,便可避免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曾国藩的子女不许坐轿、不许使唤丫环、不许伸懒腰。他的鞋袜都要由夫人、媳妇、女儿制作。他定期给家中女眷布置“作业”,要求她们给他寄女红“作品”,借此规劝、检查、监督。他认为,盛衰在气象。一个家庭的盛衰从气象上就可以看出来。什么是气象?就是家中一股生气勃勃之象。这种气象怎么养成?就靠他的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并指出,早扫考宝,一人之生气;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只要勤于这八字,就能使一个人、一个家庭养成一股生气。因此,生气=+俭。他说:“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一放一收,两面兼顾,即可做到惜福远忌。”“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凡事早点动手,亲自动手,既可做到勤,又可做到俭。这种家教理念,简单易行高效。 “少年得志乃人生之初不幸”

  第三个是“谦”字。如果说前面二字事关持家做人,那么,“谦”字更关系修身处世。对于曾家这样一个官宦之家来说,“谦”字显然尤为重要。因此,他格外强调家中子弟不能有傲骄之气。曾国藩从历史的经验出发,总结出“惰”与“骄”是致败之道。天下那些有才的,往往败在一个“骄”字上,那些没才的,往往败在一个“惰”字上;军事之败,富家巨室之败,要么败在一个“骄”字,要么败在一个“惰”字,无一例外。所以,在要求做好“勤”字功夫外,曾国藩进一步提出要做好“谦”字功夫。必须保有一颗谦恭、不自是的心,做到自以为非。只有时刻认识到自己身上有缺点有毛病,才能做到戒傲戒惰。耍特权就是不谦的表现。他的小儿子曾纪鸿考秀才,数次不顺,只要他向湖南地方官员打个招呼,是很容易的事,但曾国藩不仅自己不打招呼,而且特地写信叮嘱,不许儿子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要求儿子不必注重功名,而要讲究真才实学。同治元年,曾纪鸿想参加举人考试,曾国藩提出“今年乡试,鸿儿即可不必入场。盖工夫尚早,年纪太轻”。也就是没有经历磨砺,学问尚不扎实,即便侥幸考上也没有意义。甚至告诫他,“少年得志乃人生之初不幸”。这对于今天那些急于让子女少年成名的家长来说,不啻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