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成旅游打卡地,有纯手工工艺品、油坊现榨花生油,还能喝大碗茶、听大鼓书、看庄户剧。这些有特色的农家小院,都来自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李庄村。得益于村里实施的“闲置小院复活工程”,李庄村曾经因村民外出打工和村民搬新房留下来的老房子,焕发了新生机。
经过探索,李庄村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征收、租赁、共享、股份四种方式,将村民闲置房屋再利用,发展主题乡宿、民俗体验等乡村新业态。今年58岁的村民王克花就选择了共享合作模式,把自家的两间房屋交给合作社,建成了现在的小超市,不仅能跟人拉呱,每天五六十元的收入也比之前种地的收入提高了不少。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李庄村的特色农家小院
盘活村里闲置房:破旧海草房修葺后变海边精品民宿
跟李家村把闲置小院变成业态小院一样,在山东威海市荣成东楮岛村,曾经破旧的海草房,摇身一变成为海边精品民宿。一到旅游旺季,这里海洋牧场推出的海上垂钓、贝类采摘等体验项目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游客说,“这里有宽阔的海域,美丽的沙滩,还有令人向往的海草房。”
曾经,这些海草房并不像现在一样整洁美丽。随着渔村经济发展,村民逐步富裕,陆续搬进新社区,很多海草房被闲置了,加之年代久远无人打理,有的海草房面临倒塌危险。
面对村里600多间年久失修的海草房,村“两委”研究决定,村集体拿出2000多万元,对海草房进行修复和开发,同时打造十几家精品民宿,发展康养休闲旅游。海草房修缮后,很多城里人来村里不只是吃一顿海鲜,还会在民宿住下来,这样一晚上几百块的住宿费,民宿的收入又提高了。
东楮岛村的海草房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济宁市汶上县就面临着这种情况。当地有些村庄空心化率达到了50%以上,有些房屋常年无人居住,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是不稳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中国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曾从强化规划支撑、强化产业支撑、强化服务支撑、做好“人”的文章、做好“地”的文章、做好“钱”的文章6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做好“地”的文章方面,农业农村部提出要积极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资源,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主要通过闲置宅基地复垦,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等方式盘活农村房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探索,试点地区可按照要求,在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的基础上,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放活的有效形式。
在汶上县白石镇庞楼村,村里按照一户一宅标准,收回多余宅基地103处,对腾出的60余亩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汶上县苑庄镇,村里按照村民意愿,拆除部分老旧房屋,并将房屋拍照留档,作为今后拆迁补偿的依据,保证了宅基地农户的资格权和房屋财产权。补偿措施做好了,短短3个月,苑庄镇共排查废弃房屋767排,拆除356排,修葺411排。
土地流转促增收:一村民靠土地流转后进园打工两年攒了十多万
除了盘活闲置房屋,山东不少村庄还因地制宜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农田依然是由农民各自种植,产出效益低。为改变这一现状,镇政府成立了农业开发建设平台公司,与省级示范农场,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家进行涉及32个村庄、共计6.32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农田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建设,把千亩小园区建设成为万亩大农场,建成后可新增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474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约490元。
在山东潍坊市诸城皇华镇,山东三羊榛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在荒山秃岭上种起了2.1万亩榛子园,经过深加工,实现了榛子果价值的翻倍。“如果单卖榛子果,一斤不过20元。经过深加工,做成榛子粉四五十元一斤,榛子油120元一斤……不仅利润翻倍,还供不应求。”公司创始人魏本欣很是自豪。
山东三羊榛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魏榛品牌,打造了榛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
目前,皇华镇的榛子生意已经吸引了榛子园周边13个村庄3000户农民的加入。这其中就包括了胡沟村的杨洪富。他说,“前几年我一二百块钱租给别人种小麦,没愿意要的。后来全部流转给了榛子园,我也进园当起了‘产业工人’,两年攒了十多万元。”
类似的例子在山东还有很多。据官方数据,截止到2019年底,山东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890.4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2.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山东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已达到1.46亿亩次。有关专家根据目前的土地流转面积和生产托管面积测算,山东土地经营规模化率已超过60%。同时,山东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8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