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7日 17:19 来源: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以20年独占许可(美国和加拿大除外)授予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价5亿元,刷新了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新纪录。成功背后则是毕玉遂十四年的“长征”。
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喷涂、冰箱、板材、集装箱、冷库、LNG贮存等等几乎生活所见都有聚氨酯泡沫材料的身影,此前,聚氨酯发泡剂由欧美国家发明,都是物理发泡剂,均含氯、氟,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2003年,毕玉遂判断做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有实现无氯、氟的可能,但发现当时研究一片空白,没有理论依据。经过毕玉遂五年思考,理论研究取得突破。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毕玉遂劝说正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毕戈华中止留学,同自己一起做实验。
由于保密等原因,毕玉遂并未申请到课题经费。实验经费主要来自于毕玉遂的工资和朋友资助。为了节省开支,毕玉遂和他的学生们还用报纸折叠模型代替价格昂贵的聚氨酯模型。
2011年,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试验成功。这个消息不胫而走。2013年国庆节,毕玉遂研究团队实验室的18台电脑硬盘被盗,警察怀疑小偷冲着他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技术而来。
盗窃事件让毕玉遂认识到专利保护刻不容缓,但之后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申请并不顺畅。2016年2月,毕玉遂找到时任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学真,反映问题。王学真认为此事意义重大,便以学校名义给国务院写了报告。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的帮助下,2017年,2件核心专利、3件PCT国际专利、42件外围专利组成的专利网布局完成。
作为一项全世界独有的专利技术和产品,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受到多个国家化学公司的青睐。1987年,联合国制定了《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协定在2030年以前,世界范围内将完全禁止使用氯氟烃物质。无氯氟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淘汰氯氟烃类物质提供技术支持。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认为,如果技术掌握在外企手中,中国企业可能比较被动,这项技术对于国家也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吕传毅曾专门找过毕玉遂,希望毕玉遂将专利转让给中国企业。
2017年,该项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