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十年,应对新问题要用新办法、新技术

2018年07月18日 16:15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张凤翔海宁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塑料袋自1902年问世之后,便迅速在世界各地投入量产。但百年之后,它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造成的白色污染成为困扰全球环境的普遍问题。从2008年我国发布限塑令至今,已经整整十年,随着快递业以及外卖业的兴起,新的问题随之出现。近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领域和企业过量使用塑料包装,白色污染问题有抬头的趋势,电子商务绿色包装技术和管理规范行业标准将在近期发布。

  不可否认,限塑令对中国塑料袋消耗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白色垃圾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6年,全国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了840万吨石油,共节约了700亿个塑料包装袋,平均每年约87.5亿个。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限塑令的执行过程中亦存在相应问题:一是监管措施和配套措施不到位,导致法令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各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协调配合缺乏相关制度和操作细则;二是公众的参与意愿匮乏,不愿牺牲生活便利来配合政策执行,在超市等场所购买塑料袋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免费使用时的道德顾虑,部分群众还对这项旨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产生了反感;三是受技术限制,目前还没有在价格和实用性上优于塑料袋的替代产品研发成功。

  不仅如此,政策制定者在限塑令颁布之初,还有一件难以预测之事——十年后,快递和外卖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给本就执行欠佳的限塑令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数据显示,仅2016年全国快递行业消耗塑料袋约147亿个,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加起来远超每年节约下来的塑料袋,新的资源环境压力陡然增加。

  这种情况下,限塑的道路如何继续走,考验的是政府对政策打补丁的能力。商务部所提到的电子商务绿色包装技术和管理规范行业标准固然是一个重要手段,不过,比照之前限塑令的执行,鼓励外卖平台、快递企业采用绿色包装以及对包装的循环使用是治标,真正治本之策还应是国家制定专项扶植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生产环保替代产品。目前包括PLAPHAsPBS等高分子材料均可替代传统PE塑料包装袋,在生物环境下可以自行分解,无论对人还是环境都无毒害,值得试点推广。

  同时,激励公众参与监督,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限塑上的活跃程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改变公众消费习惯,当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