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共享单车沦为资本游戏

2017年06月22日 16:51  南方日报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创业热潮使得所谓飞猪理论甚嚣尘上。面对一些企业家导师满满的自信,曾有网友调侃一旦风停了,飞着的猪就摔死了。其实现实远比这更残酷,当大家都涌向风口时,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或许不用等到风停,有些人很可能就飞不动了。日前引发外界关注的首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即为生动一例。讨论这个案例,丝毫没有揶揄当事人乃至幸灾乐祸之意,而是希望借此帮助我们透过现象去探寻问题的实质。

  虽然被称作是第一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但考虑到其仅在重庆投放了1200辆单车,且实际上只运营了不到一年时间,这几乎是一件无关现有行业竞争格局之事。然而,梳理这家主打悟空单车品牌企业追逐风口的经历,颇值得人们反思。总结其创始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感悟,导致其退出这场总共亏了上百万元的竞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相比于摩拜、ofo等业内大头,拿不到顶级的供应链资源,而小厂商生产的车子品质没有保证,非常容易坏;二是缺乏盈利模式或风投持续的资金支持,运营维护无法保证,因为车子是动的,车多一定要钱多;三是没有技术优势,加剧了成本负担。

  一段时间来,互联网之所以成为这一轮创业风口,一定程度上在于一部分人将其视为轻资产的,能轻而易举依靠复制模仿跟风进入某个领域,最不济也能占领想象中的细分市场,但他们恰恰忽略了,尤其是对于小的创业者而言,无论是吸引风投还是赢得用户,拥有独特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优势是至关重要的一张底牌,是核心竞争力。不信请看,莫说悟空单车,就连急于抢占竞争优势的小黄车,最终也不得不采用了电子锁。是不是没有技术产品优势就不能起飞了呢?也不全是,这个时候就需要拥有上面提到的资源优势,说白了可以通过砸钱圈占市场。倘若这些条件并不充分,又缺乏一定的用户群基础,依然在追逐风口,那么更大的可能是在打投机算盘,即通过砸钱抢占行业头排或进入某一细分领域后放大估值,等待被收购后套现。一路下来,成功的就是创业,失败的就是投机

  在这种复杂心态下,特别是对共享单车这样看似模式简单的领域,共享经济的意义就有些偏离正轨了。于是,比之于后期的运营维护,有资本助力的就忙于强化投放量以抢占市场,无资本助力的也想撬起一角,一时间五颜六色的车辆出现在街头巷尾。由此导致了巨量投放的共享单车,与既定城市规划和有限的道路交通、停车位资源的矛盾。固然,这需要共享单车企业重视运营维护,承担起应有的管理责任,但如果相关部门无法从管理上采取有效的疏导和规制策略,就有可能放纵资本力量站在风口吹泡泡。君不见,就在悟空单车宣布倒闭之际,又有一家企业宣布携带着千万元天使轮投资入局了么?

  必须承认,共享单车在助力城市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上发挥了极大作用。那么,如何从治理上破题,使得共享单车避免网约车那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到头来依然还是打车难的境遇呢?这当然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做好配套,但同样需要在准入上做文章。与网约车侧重在车型、司机资质等方面设限不同的是,共享单车不妨引入竞争的筛选进入机制,即一个城市最多允许若干家企业投放,而这些企业必须在符合基本的运营维护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竞争和用户定期打分评测来取得进入一个城市的资格,从而避免大大小小资本涌入所导致的只一味投放单车而不注重管理的局面。不管如何,怎样让共享单车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而不是变成资本游戏,亟待引起各方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