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 力争上流

2010年12月7日7 10:37 

   

  刚才听了十几位同志的发言,很精彩,也很令人振奋。大家上半年的业绩非常突出,精神状态也非常好,很轻松、很和谐,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氛。受大家的启发,我在这里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上周四集团召开了年中工作会议。傅总和许社长都作了重要讲话,对法制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上半年法制报的业绩比较突出,账面利润是260多万,在集团的排名,不论绝对值、增长额都位居前列。报纸面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正报还是法镜周刊都有了新的改进。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来易,刚才大家在发言中也道出了其中的甘苦。特别是搞经营的同志压力很大,但是大家还是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可喜可贺!希望继续发扬成绩,保持荣誉。傅总和许社长在集团年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加快集团和法制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希望法制报明确定位、鼓足信心,加快发展,争创一流。我这里说的定位,不是要我们定在小报、或者二流媒体上,而是要找准优势,把定位定得更高一点,力争上游,而不是自甘二流,小富即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作为才有地位。一些所谓的级别或者规格,实际上就是一个符号,不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想一下,海尔集团现在是国内家电行业的航空母舰,但它当年就是一个街道小厂,它有什么级别?媒体行业也是如此。齐鲁晚报不也是当时从一个很小的媒体发展起来的吗?齐鲁晚报198811日创刊,它的前身是时代生活报,很小的一个报纸,还不如我们法镜周刊实力强。但它后来成为省内最大的报纸,集团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重庆的《电脑报》,电脑业界的大哥大,实力非常强。你说他是什么级别?它也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很残酷,优胜劣汰。当年我援藏时,大概每年都要路过成都三四次。1993年的时候,成都还没有《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最大的媒体是《成都晚报》,它是成都市委的机关报,相当于成都日报,当时是一报独大。1993年的广告经营额就过亿了。于是他们就在成都最繁华的地方开始兴建成都晚报大厦,几十层。但就在这时候,四川日报创立了《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也创刊了,引发了媒体大战。在这场大战中,《成都晚报》落败了,成都晚报大厦框架起来后,因为资金问题停工,成为一座烂尾楼。就这么残酷!你可能昨天还是业界老大,今天就有可能衰败。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求我们立志高远,不要做井底之蛙。从集团来讲,法制报是小报子报,但从媒体整个的格局来看,法制报是一张在政法界和普通读者中有很大影响力和潜力的市场类报纸。现在我们的势头很好,按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按照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进,我们从办报上就会成为一张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报,从经营上就会成为盈利能力非常强的媒体,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没有人能限制你,说你是处级的报纸你就不能做大,或者说你是子报,不是核心层,就不能做大,没有这个道理!完全看我们的作为。但是如果我们的工作出现失误,也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希望我们定好位,加把油,瞄准大报、强报的目标前进!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集团众多的媒体当中,法制报能够脱颖而出。现在的势头很好,我们要保持这种势头,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做大做强。在集团内部,大报是母报,党报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齐鲁晚报》和《半岛都市报》是我们两张盈利能力最强的报纸。集团提出“三四五”的战略,这个三就是指这三张报纸。除了这三张报纸除外,其它的报纸实力差不多,盈利能力都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成为第4张进入大报和强报的行列的报纸,许多报纸都憋足了劲。《生活日报》、《农村大众》,都是和我们差不多的报纸。《新晨报》、《经济导报》也在千方百计地发展。我们压力很大,虽然有优势,但形势很严峻。希望大家认清形势,加快发展,大步向大报强报和行列迈进

  最后一点,就是要通过改革调动每一位同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法制报社现在形势不错,特别是领导班子很团结,与前一段时间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万晋同志领导下,班子很有战斗力,带领大家干事创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正如一句俗语所说“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领导班子的作用的确很大,但还需要每一位同志都有干事创业的动力,报社事业发展才会加速。以前坐火车到北京需要78个小时。现在只要3个小时,就是因为有了动车组,每个车厢都有动力,它的速度自然就快了。报社每一个有志向,有本事的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勇挑重担。我们不指望报社每一位同志都来创业,这也不现实,总得有人来干一些一般性的工作和辅助性的工作。但我们希望有志于和有能力干事业的人,站出来干一番事业。干事创业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交学费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干事创业的人一旦成功,干出一番事业,就会成为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是事业腾飞的起点。

  我有个观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有时候脱颖而出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往往不是事先设计好的,最后成功的,往往是在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的。所以创业领导重视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看你内在的动力。希望大家勇敢创业,不要怕失败。我刚才听了几位做地方工作站的年轻同志的发言,很感动。你们在困难的情况下,开了个好头,得到了当地领导的支持,这很不简单。现在报社出台了一些政策,奖励干事创业的同志,同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创业毕竟是创业,不可能等待报社领导把条件都给你准备好了,然后你舒舒服服去创业,哪有这样的好事?创业必然有风险,有些同志到一个新的岗位,有一些顾虑、有一些畏难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我还是希望同志们有一点朝气,有一点冲劲。不管成不成,先闯一闯试一试再说。刚才听了冷海卿同志的发言,很受感动,很受启发,他真实地表达了他的想法。他有一句话叫“阵痛”,每个人在从事一个陌生行业、陌生工作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阵痛”。但是你应该挺住,闯过去了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当然退一步讲,干事创业的人即使失败了也是光荣的,也不是耻辱,总比什么都不干,舒舒服服混日子的人强得多,领导会给以充分的体谅,报社也会有合理的安排。总之,真心地祝贺法制报上半年取得的好成绩,同时也衷心期望法制报的同仁能够同心同德,保持今年上半年办报和经营的好势头,不断取得新成绩。

  (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同志在2009年7月18日的山东法制报2009年上半年总结暨经管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