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像”让企业“本领”成本钱、“知产”变资产
“我们公司是一家向流程工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落地服务的科技型企业,2018年成立以来,已经取得发明专利40余项。”烟台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琳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国工智能拥有超百人的研发团队,科研经费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至今企业尚未完全实现盈利,资金压力很大。
8月8日,在烟台召开的一场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会上,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科融信平台)上的“金融超市”让张琳眼前一亮。“之前企业跟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接起来很麻烦,我们的消息也比较闭塞。回去之后我就把我们的各种研发数据、专利情况等信息登记到平台上,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银行来跟我们对接。”张琳告诉记者。
科技金融政策宣讲会现场
在科融信平台上记者看到,企业发布融资需求后,通过平台的多维数据评价模型,平台会从科技创新、经营效能、成长潜力、综合风险、社会价值等5个维度为企业精准“画像”。这张“画像”通过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参与的重大专项、获批创新平台、科研投入和技术水平等“科创元素”,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深入挖掘企业科技数据的“金融价值”,把“科技报表”变成银行、创投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
两个“表格”之间的转化,既是为科技企业“加注”,也是为金融机构“减负”。“我们的评价模型整合汇聚政府公共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第三方商业数据形成数据资源池,使得企业画像更加精准。”山东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春告诉记者,“通过多维度来综合评估科技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同时通过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为金融资本提供企业评估,帮助金融资本降低投资风险。”
科融信平台工作人员在为科技企业介绍平台功能(受访者供图)
山东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于浩表示,通过探索“政策引领+产业认定+科技增信+金融超市”的科技金融新机制,科融信平台构建起“产业认定过滤风险、科技增信化解风险、融资担保分担风险、科技保险分散风险、科技政策补偿风险”的多级风控模式,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融资难题为突破口,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科融信平台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青岛银行等九家试点银行合作,面向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推出“科融信贷”产品,通过平台科技增信评价后,为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7月15日,第一笔200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已经由青岛银行成功发放至山东某科技企业。
无独有偶,山东凯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钱鹏翔也想再到科融信平台上寻找投资。“随着今年公司订单的不断增加,公司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科融信这个平台,让银行机构更好更深度地了解了我们的企业,也为我们企业取得了1000万的综合授信额度。”钱鹏翔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有了新的资金需求,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了科融信平台,已经在平台上发布了相关需求。
刘春告诉记者,目前,科融信平台已入驻科技型企业11404家、金融机构84家,发布152款金融产品,累计为1772家企业提供贷款授信104.22亿元。
政策“兜底”,让企业放心贷、金融机构大胆投
早在2016年,山东就开始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山东省、市财政共同为银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不良本金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降低银行放贷顾虑。2023年9月,山东出台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把政府部门、银行、保险、融资担保、投资、增信平台等机构的政策联动起来。2024年5月,山东出台《山东省省级“拨投结合”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若干细则,更有针对性地推动科技股权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工作细化落地。
针对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意愿不强、存在顾虑等问题,山东在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中着重进行了激励设计。目前,山东将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本金损失省市风险补偿比例上限提高至90%,同时配套给予贷款企业实付利息40%、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记者了解到,今年山东安排省级风险补偿资金1184.71万元和贴息资金7829.3万元,支持力度创历史新高。
以“小财政”激活“大市场”。山东创新改革省级科技资金支持方式,2023年以来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70余个项目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跟投30多亿元。2024年在“拨改投”基础上,山东探索“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科技项目支持方式,每年支持“早小”比例不低于30%。同时,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科技企业特点优化考核机制,实行长周期、整体性的评价考核模式,鼓励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当前,山东正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工作理念、体制、模式创新,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探索了“产业认定+科技增信+金融超市”的山东模式,努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支持,建立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企业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试验(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