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4日 00:58
7月23日上午,山东博物馆晚明书风展开幕,该展在山东博物馆13号展厅,将持续至2024年10月22日。该展共选取书法文物87件(套),计110件,其中一级文物7件(套),二级文物23件(套),包含了62位书家,时间跨越150余年,以宏阔的视野勾勒出晚明书风的发生、发展与延续。
晚明书风展由山东博物馆联合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共同举办。据悉,以文物来讲述历史,系统关照晚明书风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从而审视书风流派间的内在关联和审美意蕴,这在全国文物展览中尚属首次。
开幕式后,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王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展对于山东、全国对晚明书风的研究、学习、传承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暑期,对来参观学习的青少年朋友,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良好的范例。”
济南市民张先生认为,带着孩子来观展,可以对孩子从小进行艺术熏陶,有益于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看到了静态藏品之外数字技术的应用,有一些名家在演示书法的临摹,我认为这样的形式非常好。”青岛市博物馆研究馆员赵好表示,博物馆的藏品在讲历史、给观众讲过去的事情之外,更要对接当下。“当下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对于当代书法家、观众存在怎样的影响,我觉得非常重要。”
晚明书风是晚明文化风尚在书法领域的多样呈现,也是当代书家取法的重要源头,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坐标点意义。晚明书风萌芽于明嘉靖、隆庆,发展于万历,磅礴于天启、崇祯,延续至清康熙初年,其缘起于对吴门书派的反拨,其发展大致呈现两条并行的脉络: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云间书派”,它代表了传统帖学典雅清丽的主流路径;在不同时期与董其昌并立南北的名家群体,他们中既有对正统的追溯与回望,更有对传统的反叛与突破,体现出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风貌。
展览分为吴门余绪、万历书坛、“浪漫新风”和书风延续四个单元,以宏阔的视野勾勒出晚明书风的整体风貌。这其中既有文氏祖孙、邢侗兄妹、黄宗昌叔侄的“亲友团”,也有八位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的“同学录”等等。徐渭、邢侗的巨幅立轴,海瑞的楷书书札,黄宗昌的楷书疏稿,史可法的行书对联等皆属难得一见;还有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名家的书作云集一室。
晚明书风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表面呈现,它根植于晚明文化,关联到宏阔的社会进程,体现出强烈的时代审美特征。
从宏观上着眼,展览是以吴门余绪为引子,讲述了晚明书法发展的大势。在“师心”与“尚奇”风行的文化大潮中,对吴门的反思与突破促进了流派书法的大发展。简言之,就是以董其昌为核心的“云间派”,以及在不同时期与董其昌齐名的名家们。
从微观上而言,每一件书作又都是一个特定的坐标点。经由它,我们可以了解每一位书家的生平经历与悲欢喜乐,了解书家们之间的彼此关联。由作品走近人,进入那段风云过往,去感受作品所承载的深沉意蕴,这本身就已超越了对审美的单一追求。
晚明书风是历史的过往,晚明书风鲜活于当下,晚明书风也必将传之久远。追源溯流,启迪当下,这是本次展览的目的所在。(记者 陈俊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