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2024年05月16日 23:33 

在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1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济宁微山县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山东全面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会上,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介绍,目前,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在山东落户安家,济南佛慧山发现全球新纪录蜗牛物种,并以发现地命名,长岛首次发现了栗耳短脚鹎繁殖种群,泰山发现鸟类新记录种—黑喉鸫,枣庄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白琵鹭。

基本构建起部门协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体系

2023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陆海统筹的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推动完成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第四次修正,野生动植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逐渐完备。为强化部门协同,山东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各级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落实了部门分工。健全完善了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凝聚执法合力积极开展绿盾”“昆仑”“清风”“护松”“春风”“网盾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涉及野生动物、森林、古树名木、线上非法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

完善数据共享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联合摸底、数据共享机制完成了黄河三角洲、泰山徂徕山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黄河口海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连续三年开展了全省重点河湖水生态调查,摸清了山东省六大流域水生态本底状况,掌握了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演变趋势。开展了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完成了全省数据汇交,野生动物资源底数基本明晰。各市累计对26个重点区域开展了本底调查,逐步摸清本地生物多样性情况。初步构建监测网络启动野外长期调查监测样地建设,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136个县域,涵盖森林、草地、海洋、湿地、水体、农田和城乡7种样地类型的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体系,布设样地527个。搭建平台汇聚成果建成了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平台,用于整合各部门、各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数据,实现基础数据互通共享,为科学精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支撑。全面总结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不断提高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自觉

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意识为目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体系,不断探索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持续开展主题活动。连续4年采取一个主场、16市同步开展的方式,组织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21年以来,每年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建设山东生态文学创作基地,邀请知名作家实地采风、开展创作,以文学之笔书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实践,目前,山东省共建设生态文学创作基地2个。在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建设19个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开创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的新模式。依托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省市县共同建设了山东省首个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生态体验场所,将室内外科普宣传和研学体验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渠道。这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化旅游、科普宣传的深度融合,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实践。(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