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泽
8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的创新引来媒体关注,并就此进行了问答。
山东的创新,为何引来媒体提问?
创新,是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是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的必然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山东十年之变,离不开敢于创造,善于创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回望十年,山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建设创新型省份,综合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列。
(图说:2021年7月20日,山东青岛,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下线。)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潍柴突破了高效燃烧低传热、高爆压高可靠性、低排放污染物、智能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1%的重型商用车柴油机在中国诞生;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面世;深蓝1号、蓝鲸1号等一批重大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墨子号”量子卫星、C919大飞机等“国之重器”,都有山东制造的贡献。
回望十年,创新不仅“高大上”,还贴近百姓生活。在淄博,记者见到1800岁的周村烧饼有了新吃法。周村烧饼在盒马门店成为广州、深圳、上海消费者下午茶销售冠军。魔力在于创新,研发人员把老字号做成了新式下午茶点。新品一上架,销量翻了3倍多。
(图说:烧饼配酸奶上架后,成为多地盒马的下午茶销售冠军)
创新极尽精微,表现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假如把创新效果比作湖面上的一圈圈涟漪,那创新就是投入湖中的“石头”。石头投入湖中,涟漪各种各样。石头小,涟漪小;石头大,涟漪大。同时,石头投入的地点也很重要,投入湖边,涟漪扩散有限;正中湖心,涟漪扩散最为广阔。因此,将足够份量的“石头”投到合适的点很关键,这个“合适的点”就是切入点、突破口。
创新,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准突破口,“一石千层浪”,创新涌春潮。
今年初,山东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山东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激发社会动力活力三个角度切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可谓精准把脉、精准着力。
第一个切入点,在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山东九个方面比较优势突出,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优化思路,在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中增强创新力,就把比较优势变成了发展胜势。
一个辣椒有多少功能?在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降血压、高维C、减肥辣椒……十多种功能性辣椒品种让人耳目一新。大棚卷帘机、植物生长灯外、监控器、雾化机、放风机、植保机、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在蔬菜大棚里一应俱全,通过手机即可完成遥控放风、补光、加湿、浇水、施肥等工作,可实现蔬菜源头可追溯系统全覆盖。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农业发展的优势是重要基础。农业领跑全国,靠的是创新。巩固和拓展好这个优势,肯綮仍在于创新。山东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强化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和推广,至2021年底,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1%。“海水稻”实现了盐碱地里稻花香;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让海洋成为“沃野良田”;手机、卫星成为新农机,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技。
(图为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第二个切入点,在补齐克服短板弱项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在“扬长”的同时,也要“补短”。应该看到,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营商环境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山东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通过创新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才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迎来了成立三周年。三年来,山东产研院盯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之需,累计建设创新转化机构80家,实施创新项目超过360个,创新转化技术近3000项,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4000人,建设3个国家级和9个院级公共技术平台,投资孵化衍生高科技企业近300家。模样“四不像”,干活很像样。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山东突出“卡脖子”技术攻关,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揭榜制”“组阁制”“赛马制”、定向委托等方式,集中资源力量,努力破除“燃眉之急”“心腹之患”。五年来,山东科技部门持续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改革,4.8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2564亿元,是2017年的4.7倍。
记者在菏泽现代医药港采访时看到,在现代医药港建设过程中,菏泽根据企业需求的不同,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有四种进驻模式:一种是给政策和服务的自建模式,一种是标准化厂房免租使用模式,一种是定制代建分期回购服务,一种是CDMO平台共享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企业进驻可只管生产,职工生活、物业管理、能源保障等一切社会事物均可由医药港管理服务中心包揽。
营商环境曾是一些地方的短板。山东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将“一业一证”改革拓展到50个行业。提前完成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加快政务服务“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济南惠企政策“一口办理”、烟台一体化信用监管等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山东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含直辖市),2021年比2020年还前进一位,表明山东已位列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
(图说:7月28日,豪迈天然气高速往复式压缩机亮相cippe2022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第三个切入点,是通过把社会和市场的动力活力激发出来,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创新需好的“生态”,创新是系统工程。“十大创新”是一个体系,环环相扣……增强创新系统性,就要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政府与市场等关系,就要善于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让企业各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好焕发,就会汇集为澎湃发展的强大动力。
山东潍坊豪迈集团是隐形冠军,被国家工信部列为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豪迈集团从一个濒临破产的维修车间起步,如今拥有过百亿资产、2万多名员工、4个现代化园区的机械制造集团。十年前,豪迈集团产值10亿元出头,2021年营收突破70亿元,净利润达12亿元,轮胎模具、气门芯、海底采油设备、风电变速箱零件4个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
成就这家企业的,正是无处不在的创新。模具钳工对坐的凳子不满意,用下脚料制作了100个钳工专用的、可旋转的小凳子,获得了1000元的创新奖;开电动车在厂内配送矿泉水的老大爷,为了避免被铁屑扎伤轮胎,在车上加装了“磁铁扫帚”,也获得了创新奖金100元。
增强创新力,必须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动力活力。2021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比上年增长38.2%,创历史新高,362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居全国第三位;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5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山东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是2017年的3倍;国家创新城市总数达到11个,居全国第二位。两次被国务院认定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省份……
“这个问题提得好。”山东对创新之问的精彩作答,透着实实在在的豪气、锐气和底气。
对创新之问的作答,事关过去现在,更关乎未来。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矢志不渝,开拓创新坚定不移,精彩的答卷必将是这个大省勇挑大梁的现实写照。
创新山东,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