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交通领域党员代表亮相省委宣传部首场记者见面会,讲述一线奋斗故事

2021年07月16日 23:33  新华网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宣传全国全省“两优一先”获得者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感人事迹,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记者见面会,把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与记者见面交流。7月16日下午,首场记者见面会在济南举行。4名来自山东交通运输领域的基层党员代表坐到台上,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我的岗位在一线”主题和在场记者们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 

  4位党员代表分别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韦金城;2021年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代表、中国铁路济南局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孔祥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B52路公交车驾驶员董丹;扎根公路一线的新时代公路人、临沂费县公路中心职工刘锋。他们以作自我介绍、回答记者提问等形式,讲述在各自岗位上的奋斗故事,展现山东交通人执着坚守、创新进取,致力于实现人民满意交通的真挚情怀。 

  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韦金城: 

  奔走公路科研第一线 铸就高品质公路 

  “我和我的团队就是研究如何修好路、养好路,为修耐久路、平安路、绿色路、智慧路提供技术支持,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韦金城始终奔走在公路科研第一线。从事交通运输科研工作17年来,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无数影响施工质量的疑难杂症,铸就了一条条高品质公路。 

  韦金城团队经过十多年持续攻关,提出了适合我国重载交通及复杂自然环境条件的耐久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路面结构设计寿命从原来的15年提升至30年以上。他们研发的新一代道路结构节约筑路石料超过40%,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30%,碳排放降低39%,促进了传统沥青路面向新一代绿色耐久路面转变。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通车14年,仅部分路段进行表面功能恢复,与传统路面结构比较养护费用降低超过80%。韦金城自豪地表示 

  韦金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了多个行业创新团队,为传承与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加速人才培养、促进交通科技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如今韦金城团队的研究成果连续11年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余项,现场技术服务全国十多个省份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超过1万公里。 

  动车组司机孔祥配: 

  安全行车312万公里 与中国铁路事业一起成长 

  50万字的工作笔记、7次参与高铁新线联调联试、2次因为工作推迟婚期,无不体现着38岁的孔祥配在火车司机岗位上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2006年9月,孔祥配完成了山东首趟电力机车牵引旅客列车的开行任务;2007年3月,经过层层选拔,他成为当时全国铁路最年轻的动车组司机;2017年6月,他成为第一批驾驶复兴号驰骋在京沪高铁上的火车司机。2019年11月26日,孔祥配担当了鲁南高铁正式运营的首发值乘任务,亲身感受到沂蒙老区人民在家乡坐上高铁的喜悦6月,首次驾驶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顺利完成了济南西到南京南区段的值乘任务。 

  见面会现场,孔祥配带来了参加省内7条新建高铁联调联试工作时所办理的登乘证。“能够亲身参与山东所有新建高铁线路开通前的准备工作,看到高铁给越来越多的山东父老乡亲带来巨大出行便利,我为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感到无比自豪!”如今,参加工作20多年的孙祥配已经累计值乘列车5300趟,安全行车312万公里,运送旅客近七百万人次,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他在自己岗位上中国铁路事业一起成长着。 

  公交驾驶员董丹: 

  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乘客安全快捷地送到目的地 

  六年前面对持刀歹徒,选择挺身而出保护乘客的安全去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依然选择挺身而出,全力保障乘客平安顺利出行……公交车驾驶员董丹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作为公交驾驶员,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乘客安全快捷地送到目的地。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状况,数量庞大、来源复杂的乘客群体,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比如2015年我在工作岗位上就经历惊心动魄的持刀劫持事件,这让我终身难忘。”董丹回忆说,2015年7月12日17:06,她驾驶公交车沿济南解放路由东向西执行营运任务,在行驶至中心医院公交站点时,被的一名男性乘客用匕首抵住腰部,威胁她将公交车开到泉城广场。危急时刻,她冷静与歹徒周旋,斗智斗勇20多分钟,成功疏散全车乘客,确保了乘客的安全,然后又利用灭火器帮助警察制服了歹徒。 

  如今,已在驾驶岗位上工作了17个年头的董丹早已经把十米车厢当成了自己的家,乘客就是的亲人。董丹和同事们一起围绕车厢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拓展、提高服务水平,总结出“多真诚微笑、多文明用语、多理解包容、多互相体谅、多给予帮扶”五多服务工作法,得到了车队的大力推广,提升了车队的整体服务水平。 

  公路人刘峰: 

  扎根最长最偏远公路站 默默保护公路安全 

  “我的爷爷是一名养路工,父亲在世时也是一名公路职工2003年12月从部队退伍时,我毅然选择了从小耳濡目染的公路行业,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公路人。”来自临沂费县公路中心的职工刘锋是一名“路三代”,18年时光转瞬而逝,也从一名普通养路工成长为一名基层公路站的负责人,负责养护60余公里路段。 

  刘峰所在的新庄公路站是费县境内养护里程最长、距离县城最偏远的公路站。即使现在公路巡查、养护实现了机械化,60公里的日常巡查一遍也得需要大半天,恶劣天气下、抢险保通畅时刘峰经常风餐露宿谈及是什么理想信念支撑着他时,肤色黝黑、一脸憨厚的刘峰诚恳地说:我的爷爷今年93岁了,他常教诲我,是共产党救了我们全家,无论什么时候也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单位给予我们全家关爱和帮助,所以我退伍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当一名养路工,把这份家传的事业做好。 

  参加工作以来,刘峰始终坚守初心做好公路保护巡查,保障恶劣天气公路畅通及时处置公路害,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记者 张子慧 见习记者 陈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