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5日 11:38 来源: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莽莽群山中红色信仰传承不息
抗日战争期间,位于鲁中地区的徂徕山、黑铁山爆发了两场著名的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12月26日,长山中学师生等抗日力量组成的队伍汇集在黑铁山下,发动了黑铁山武装起义,打响了鲁中地区武装抗日第一枪。在鲁中地区崇山峻岭间,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骄阳似火的七月,记者再次踏上这片红色土地,重温当年抗日武装起义的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见证革命故土上人民生活的沧桑巨变。
记者方垒(右)采访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馆长丁兆村。
记者王磊(左)采访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见证者柴德友老人。
热土传薪火徂徕别样红
——重访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革命根据地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方垒
汶水汤汤,徂徕巍巍。仲夏的徂徕山,树木参天、峰峦叠嶂,翠绿色的山脊,一直延伸至天际。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这里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动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使徂徕山成为一座闪耀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大山。80多年光阴逝去,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精神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骄阳似火的七月,记者再次踏上这片红色土地,重温当年抗日武装起义的红色记忆,感悟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
时代变迁 初心永恒
“从穿羽绒服一直到穿短袖,前来参观学习的一直不断,遇到清明、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要在山下排一个多小时的队。”徂徕山林场办公室主任焦圣涛对记者说。7月10日上午,来自泰山学院数学系的师生代表正开展暑期主题实践教育,“像这样的参观团队,每年大概要接待2万多人次”。
走进徂徕山林场,徂徕山起义旧址前马头山上的纪念碑巍然屹立,碑正面“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2个镏金大字,随着时光的推移愈发厚重。
“‘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在这一庄严号召的鼓舞下,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率领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及爱国志士约160人,集聚徂徕山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队伍初战寺岭,大振军威;再伏四槐树,痛击日寇;继又进占莱芜,攻入博山。连续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民斗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泰安市岱岳区党史办原主任张宗恩向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为何会选择徂徕山作为起义发动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中这样写道,“徂徕山处于(山东)全省腹地。它北依泰山,南靠蒙山,东临莲花山,西近津浦铁路;内有群山可屏,攻守兼宜;附近一带各县共产党的力量较强,群众基础好,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因此,山东省委在1937年10月研究部署全省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时就已确定,省委直接领导泰安、莱芜、新泰、宁阳、泗水等县的党组织,以徂徕山为集结点,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如今的徂徕山,是全省第二大国有林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林场从建场之初不足2000棵树到现在森林覆盖率87.8%,植被覆盖率92.4%,绿色植物达到1100多种,离不开徂徕山抗日革命精神在林场的传承延续。”焦圣涛说。从上世纪50年代的荒山造林,到70年代与病虫害作战,再到90年代体制改革的艰难转型,至今日拥有13.5万亩森林的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人在,树在”是一辈一辈徂徕山林场人不变的初心。
不忘历史 继往开来
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相隔几公里的房村镇磨山峪村,是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所在地。7月11日,记者来到博物馆采访,碰巧赶上正在举行的“缅怀刘振华将军 弘扬徂徕山精神”活动。当天是刘振华将军逝世一周年,记者怀着崇敬之情,与在场的嘉宾一起向老将军遗像敬献花篮、默哀鞠躬,重温徂徕山抗战精神。
“刘振华是徂徕山走出来的最高将领,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的建成。”博物馆馆长丁兆村告诉记者,他曾三次拜访老人,每次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人一生清贫,用过的桌子掉了好几层皮。“领导就用这样的桌子么?”“这办公桌,大队书记都不用了!”前来参观的人无不惊讶。“是的,这就是上将的办公桌!”丁兆村向众人解释,在部队安排统一更换家具的时候,老人曾说过:“这桌子用了几十年,习惯了。现在我退休了,不给国家作贡献了,不能浪费国家的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正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战胜了数不清的磨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丁兆村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徂徕山人,丁兆村是听着徂徕山抗日故事长大的。谈起博物馆的建成,背后也有颇多故事。2009年,丁兆村看到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的烈士墓,深感对不起流血牺牲的先烈们。学医出身的他萌发了建立红色文化基地的想法。为征集抗战物品和资料,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曾3天驱车7000里,走访多位参加徂徕山起义的老战士,征集到宝贵的文献文物资料。目前,馆藏物品有洪涛使用过的行军床、作战地图,林浩用过的怀表,张一民使用的药箱等1500余件。
当记者来拜访丁兆村的时候,他正为博物馆选拔新的讲解员。“今后还将在目前基础上建立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把十大起义都浓缩到徂徕山,建立研学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军民同心 筑梦未来
从烽火硝烟中百姓的“避难所”,到集红色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花果山”,徂徕山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定位,但山区人民积极向上的奋斗热情一直不变。
7月的房村镇三棵树农场培训基地,不时有糕点味道飘出。“我喜欢做面点,这里有专业的老师,能学到很多。”在烤箱前等待月饼出炉的村民侯海燕满心欢喜,“有了这门手艺,就能考证找工作!”
房村镇政府主任科员孟娟告诉记者,今年4月30日,房村镇成立妇女合作社,由镇政府出资免费为全镇妇女提供就业培训,着重解决妇女致富无技术少门路等难题,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这样的鱼水深情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结下。”房村镇镇长彭彬语气坚定。
当年,徂徕山一带的老百姓都知道,四支队司令员洪涛身经百战,杀敌无数。不幸的是,年仅26岁的他于1938年5月25日不幸病逝。据张宗恩介绍,最后救治洪涛的刘先生在得知他是司令员时,把药铺珍藏的人参、三七全都拿了出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摘的樱桃,急着往洪涛嘴里塞;前院的老大娘端来原本为儿媳妇坐月子准备的鸡汤……一件件小事早已成为尘封的历史,但徂徕山人民爱党爱军的深情地久天长。
昔日,徂徕烽火烛照四方;今日,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精神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如今徂徕山起义旧址已经发展成泰安重要景区,尤其是徂汶景区成立,徂徕镇、房村镇等划入高新区后,徂徕山革命老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未来,一批投资过百亿的康养、休闲、体育、养老等绿色产业将落户高新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徂徕山区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铁山首义祭刀枪先人英名耀家乡
——重访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 本报记者 王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李波
雨后的黑铁山笼罩在云雾里。遥遥望去,山岩谷石若隐若现,仿佛埋伏了层层奇兵。走近了,却见路旁的小花殷红若血,经冬历春的松柏青翠欲滴……
7月上旬,在淄博市张店区的这座山上,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和精神。
1937年12月,在党的领导下,当地长山中学的60多名师生,小的只有13岁,大的也就20多岁,手握三杆步枪,挥舞八把马刀,与其他抗日力量一起,在铁山打响鲁中地区武装抗日第一枪。
抗日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从此这座山改名为黑铁山,黑铁山儿女开启了保卫家乡、建设家乡的壮丽篇章。
有了党的领导
任何艰难险阻都能战胜
“起义队伍人少、武器差,但屡战屡胜,不断发展壮大,根本原因是有党的领导。”7月11日,原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馆长王之谦,打着有力的手势对我们说。
当时,面对日寇铁蹄进犯,极具正义感的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打算拉队伍抗日。中共山东省委获悉后,派出姚仲明、廖容标和赵明新三名党员,以教员身份来到长山中学开展工作,组成了直属省委领导的特别党小组。
在特别党小组领导下,1937年12月26日,这支以中学师生为骨干的队伍宣布起义,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1938年元旦晚上,第五军发起起义后的首战——廖容标率30名队员夜袭长山城外的伪军据点,毙伤伪军数十名,夺取枪支40多条。初战告捷,极大提振了起义部队的士气。
此后,起义部队伏击小清河、血战白云山……愈战愈勇,半年内发展到5000多人。扩充后的部队愈加重视党的建设,原无党派人士马耀南在起义后第二年入党。
在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坐落在黑铁山上的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碑,是山下百亿元强村傅山村投资建设的。傅山村走的路子是抓党建带脱贫。
1982年,傅山村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青年党员彭荣均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彭荣均和支部班子其他成员反复研究,决定跳出农业搞发展。他们从建筑队做起,先后建起石灰厂、面粉厂。“我们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也没有技术人员,预算搞不了,施工也施不了。怎么办?支部开会决定,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派人去中专、大学委培学习。”
有了知识,傅山村很快发展起来。现在,他们在继续发展工业的同时,发展了物流、铁路货运、旅游度假村等,推进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傅山村产值达到160亿元。
“菩萨司令”彰显人民情怀
94岁的太平村村民柴德友,是目前黑铁山起义仅存的见证者。如今,他的听力非常不好,只能依靠保姆来“翻译”。
7月12日,在老人的家里,记者想问第五军为老百姓做了些什么事。保姆可能有些紧张,翻译成“做了些什么坏事”。没想到老人生气了,猛地一挥手,几乎嚷着说:“廖司令他们没干过坏事啊!都是给老百姓做好事!帮我们打扫院子,帮我们砍柴火、挑水。”
说着说着,柴德友突然话锋一转:“还有首歌嘞!储备给养实在真困难,可怜百姓实在不能担。一日两餐肚子难得饱……”有点沙哑的声音飘荡在小屋里,感情却是那么真挚,我们肃然敬听。“他们就是一天吃两顿饭,也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最后,老人几乎嚷着说。
《铁山硝烟》电影剧本创作者、黑铁山起义后人杨金辉提到,“廖容标率部队转战到淄川时,也是给老百姓挑水、看病……老百姓称廖容标为‘菩萨司令’。就连在延安的毛主席,也知道了山东有个‘菩萨司令’。”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张店区中埠镇副镇长胡金龙,曾是张店区民政局派驻房镇马营村、沣水镇梁鲁村的“第一书记”。因为屡屡帮助贫困村致富、为老百姓做实事,2014年3月胡金龙任职到期时,马营村960名村民甚至“上访”民政局挽留他。2019年,胡金龙被提拔为中埠镇副镇长后,工作干劲依旧不减。2月27日,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胡金龙马上参与了“爱心超市”建设和旱厕改造工作。
位于淄博高新区的新华制药,诞生于抗战时期。从最初的18人治疗小组,到如今超过5000人的大型国企,他们同样始终把人民的需要放在心上。新华制药党委副书记徐列表示,“治疗黑热病的斯锑黑克、治疗误食毒鼠强的乙酰胺注射液,全国只有新华制药在生产。但它们药效不长,大部分都报废了。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我们宁愿亏本也继续生产。”
一代又一代奔赴国防岗位
参加起义的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后来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我5岁时,父亲就牺牲了。我就是看着那些老照片,听着那些老故事才慢慢走近父亲的。”马耀南的儿子马立修,如今也已84岁高龄。头发花白的他,几乎每天都来马耀南故居转转。
看着屋里挂着的马耀南照片和资料,马立修动情地说:“我父亲高中时参加王尽美、邓恩铭组织的反帝爱国斗争;考入北洋大学后,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带头人;回到长山中学担任校长后,开始‘教育救国’之路;卢沟桥事变后,他弃笔从戎,拉起学生队伍抗日。”
马耀南在日记中曾写道:“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于此世间。”正是在马耀南的影响下,他的弟弟马晓云、马天民也走上革命道路,先后为国捐躯。
战争年代,爱国是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爱国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张店区金岭铁矿西侧,有一处曾对外保密的“山西铜矿”旧址,这里曾为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作出过贡献。80岁的王久全就是当年参与铀矿开采的一员。“试验阶段,地质队没有过滤设备,我们就用手像挤豆腐一样往外拧。投产之后还是缺乏设备,只能人工逐块挑选。”谈到当年的经历,王久全记忆犹新,“大家都知道有辐射,但是没人在乎。我们都抱着一个想法——宁可少活20年,也要帮助国家造出原子弹。”现在王久全每天需要吃多种药,“从来没去医院鉴定是不是辐射导致的,也不需要鉴定。能够为国家建设出力,本身就很光荣。”
近年来,淄博市高标准完成担负的全国精准征兵试点任务,兵员征集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征兵工作量化考评全省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