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 10:43 新锐大众
16世纪中叶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在大航海和文艺复兴两轮驱动下,西欧阔步跨入了近代的门槛。大陆板块另一端的明朝却一味内敛、收缩,当时的执政者,有没有意识到时代潮流?有没有宰辅大臣敢于力谏,推开沉重的国门?
《大明首相》作者郭宝平用一部书的厚度向读者介绍了唯一一位顺应时代潮流,试图调整明王朝内敛、收缩的基本路线,推动国家走向改革、开放的执政大臣——大明首相高拱。“他忠诚、干净、担当,具备同时代任何一位执政者所不具备的品格。正是基于这样的新认知,我觉得高拱是值得写的人物。”
郭宝平表示,高拱身上体现出的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的识见和勇气,锐志匡时、肩大任而不挠的担当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所以希望通过笔墨让更多读者了解高拱的一生。“著名学者牟宗鉴先生评价高拱说:‘做学问求是,做事情求实,做人求诚,这就是高拱的真精神。’高拱的真精神,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任何时代都需要弘扬。读者能够从书中品味出现实意义、时代精神,说明《大明首相》传达的历史观、价值观是积极而正面的,充溢其间的历史精神,是时代所需要的。”
“现在戏说历史成风,美化或丑化历史人物现象泛滥,令人气愤!可是,历史论文、专著,只是圈子里的人看,社会影响实在有限,有精力最好写历史小说。”明史专家韦庆远是郭宝平的老师,老师的话让他豁然开朗。
郭宝平自小热爱文学和历史,出版过几本学术专著,也发表过近百篇学术论文。但都难以同时满足他对文学的爱好。而写历史小说同时满足了郭宝平对文学和历史的喜爱,于是,向戏说历史的文风宣战,成为他开启历史小说创作的初衷。
正是秉承这一创作理念,郭宝平在创作《大明首相》时,坚持既要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对主人公生活时代的事件和人物有新观察、新认知。“创作的核心是考察历史人物的理念、作为是不是顺应历史潮流,是不是具有值得当今时代弘扬的精神价值。”
明朝朱元璋颁布禁海令,被后世子孙尊为祖制、国策,指望皇帝主动突破禁海祖制几无可能。韦庆远先生率先注意到了高拱的开放主张。他在获奖著作《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里说:“当时,开海通洋以贸易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如果允许大批船队定期从海上来往南北,客观上必然大有助于东南各省对海外贸易线的向北延伸,不但有利于国内沿海的物质交流,也极有可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张)居正断然饬禁,显然是悖乎时代发展潮流的。……如果高拱仍在位首辅,是绝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政策决定的。”
郭宝平说:“在韦先生的研究的基础上,我通读了《高拱全集》,为他的识见、胆略、操守所震撼!我得出的结论是,高拱是顺应时代潮流,试图调整明王朝内敛、收缩的基本路线,推动国家走向改革、开放的惟一一位执政大臣;他忠诚、干净、担当三者集于一身,是同时代任何一位执政者所不具备的。”
明朝既没有“首相”也没有“首辅”官衔,为什么郭宝平选择以“大明首相”定位高拱?“内阁排位第一的大臣的正式官衔是大学士,但时人往往以首相尊称之。”郭宝平告诉记者,与《大明首相》主人公高拱同朝为官的兵部尚书胡世宁,在给皇帝的一份公文里说:“不知何年起,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一人,群臣仰尊,称为首相。”万历朝内阁大臣于慎行著述里写着:“新郑(高拱)以首相行太宰事……”就是说,首相,是当时官场对内阁首臣的习惯性称谓。“我写《大明首相》,尽量保持当时历史原貌,实际上是以‘在场者’,即明朝官场中人的视角叙事,绝对不能把今天的一些词用到当时,而当时官场习惯于以首相代称高拱,所以我只能叫《大明首相》而不是‘大明首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