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制度实施一年间,相关公共服务落实如何?

2016年12月14日 17:05  新华社

  作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居住证暂行条例》今年11日起正式实施。一年来,这项制度从地方探索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有效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至少已有21个省份出台或修订相关居住证实施办法与条例接轨。不过,各地居住证“含金量”不同,持有人可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力度也存在差异。

  至少21省份出台接轨细则

  按照条例规定,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所在地区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待遇。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测算到2020年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那时仍有约2亿农业转移人口无法获得就业和居住所在地户口。这部分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基于居住证制度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此前,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已先行探索实施居住证制度,将义务教育、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有序向非户籍人口覆盖。

  条例明确,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落户条件等因素,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居住证暂行条例》是一个基础性法规,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具体实施操作办法。因此今年是我国居住证制度政策细化与全面实施之年。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至少有21个省份出台居住证制度实施细则,或调整原有居住证管理政策规定。广东、广西等先期已实施居住证制度地区,尽管尚未根据条例进行调整,但公安机关已结合条例要求对居住证申领、签注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起实施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中,明确广东省对流动人口实施居住证制度。目前广东省正着手修订省级相关条例,但省公安厅4月已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按国务院颁布条例要求,做好居住登记及居住证受理发放工作。

  目前各地已陆续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广州市来穗人员信息系统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办理《广东省居住证》的来穗人员为530多万人。北京市从101日开始实施,截至1125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办理居住证(卡)823万件。

  各地居住证“含金量”不一,少数基本公共服务仍存“门槛”

  基本公共服务是居住证制度的核心。条例明确,居住证持有人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办理出入境证件、换领身份证等7项办事便利。

  记者梳理发现,在不同地区,居住证福利“含金量”大不相同。如江西省居住证制度中,增加了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常住人口同等优惠、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两项权利。福建省增加了可参评居住地劳模、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并享受相应待遇;按规定享受与当地老年人、残疾人同等优待。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居住证制度明确,居住证持有人享受参加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但在一些领域与地区,基本服务仍存在“门槛”。

  53岁的湖北襄阳下岗女职工张女士,3年前随女儿一起搬到武汉居住。她办理了武汉居住证,并按灵活就业人员政策在武汉缴纳社保,还有两年就能办退休,领取养老金。但因在武汉缴费年限不足,只能回襄阳领取养老金,襄阳的养老金标准比武汉低不少。

  武汉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人社部下发的《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张女士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类型,需要将养老保险关系转回襄阳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业内人士介绍,设置缴费10年的门槛,是为避免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覆盖面过大,导致周边地区人口涌入,城市难以承受。

  在义务教育方面,上海、广州、深圳、浙江、厦门等地在居住证制度中都规定随迁人员子女实施积分入学。浙江省教育厅5月发布的政策通报中要求,根据当地实际和教育资源情况,推行与本地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积分入学政策,按积分高低排名拟定准入学校和拟录取名单。

  厦门市相关部门介绍,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全市在校生的524%,因此需根据随迁子女父母务工、连续居住与参加社保年限等条件进行积分,采取积分入学方式。

  专家指出,居住证持有人遭遇的“服务门槛”,其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城市有限资源与公共服务规模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目前,居住证还只能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目前,各地居住证制度都在遵循低门槛、广覆盖、分步推进、稳步提高的原则,目的在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人口范围。但今后,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