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全过程人民民主司法实践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基地为“点”,以人大代表为“线”,以群众司法诉求为“面”,积极打造“人大代表+”模式,汇集民意,开门纳谏,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司法工作中全面体现。
“人大代表+诉前调解”强化诉源治理
薛城法院全过程人民民主司法实践基地成为化解群众信访、解决矛盾的“暖心屋”。该院选任12名人大代表担任特邀调解员,根据具体案件的类型,结合代表们自身独特的领域优势,就具体调解案件进行分工,做到每种类型的矛盾纠纷都能匹配到专业的调解力量,从而提升调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特邀调解员在了解案情并与法官探讨后,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准确理解和掌握当事人的诉求,通过“法、情、理、言”多方面进行调解,采用灵活多变的调解技巧,积极促进当事人双方逐步“握手言和”。
在尊重法律原则的基础上,特邀调解员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与情感沟通,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今年以来,组织特邀调解员集中调解51场次,成功调处纠纷1123件。
“人大代表+执行铁拳”促进案结事了
为进一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方位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在“执行铁拳”行动中邀请人大代表们深入执行一线,将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监督的职能与法院执行工作有机衔接,“零距离”沉浸式感受执行工作的实况。
“凌晨4点,夜里12点都能看到咱执行干警的身影,通过这几次参与‘执行铁拳’行动,我切实感受到了执行工作的难处,也体会到了法院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决心。”人大代表通过“零距离”见证执行行动,对执行干警的执行工作高度认可。
该院邀请人大代表开展执行调解、敦促履行、信访化解等工作,合力对涉民生等各类执行案件化解纷争,高效办理41名工人劳动争议强制执行案件,从执行立案到集中发放51.4万元执行案款仅用15天,推动执行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新收各类执行案件4170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100%,执行和解成功率、自动履行率和执行完毕率均创历史新高。
“人大代表+案件回访”确保解纷效果
“十分感谢法院和人大代表的关心,包工头欠的工资都执行到位了,我看病的钱也有啦!”当事人张某激动地说道。薛城法院严格落实判后回访跟踪机制,邀请人大代表回访案件共176件,全面了解结案后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生活及心理状况。
人大代表结合回访体验和自身履职经验,围绕提高执行效率、促进家事和睦、服务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建言献策、凝聚共识。通过案件判后回访,采纳人大代表建议5条,完善法院制度2项,向有关单位反馈情况3次,有效提升了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保障了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此外,薛城法院还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24次,参与有重大影响案件、疑难案件化解9起,将人大代表的有效监督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的持久动力,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本报记者 张家宾 通讯员 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