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高效办成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印发《山东省深化数据赋能高效办成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件事”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特殊入学类型证明材料数量。今年秋季学期,预计超过120万名小学新生、900万条以上信息实现共享,减轻家长重复填报学生信息负担。
56.8%家长实现“零证明”办理孩子入学
为了让家长们“少跑腿”“少交材料”,近年来,山东采取了把报名入学手续减下来、把网上报名平台建起来、把电子证明材料用起来等三个方面措施,逐步探索报名入学“网上办”。2022年和2023年,共有92.3%的家长选择了网上给孩子报名入学。抽样统计结果显示,其中56.8%的家长实现了报名“零证明”办理。得益于报名证明材料信息的自动调取和交互验证,学校审核效率也大大提升,平均缩短审核时长70%以上。
在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深化数据赋能高效办成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件事”实施方案》,明确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
对证明事项再精简。优化入学政策,进一步减少家长提交证明材料的数量和招生平台的数据核验压力。比如,对采用赋分录取的,原则上除户籍类型、居住情况、从业情况及房产类型外,取消其他赋分项目。
对招生平台再升级。坚持功能齐备、操作友好原则,对现有平台进行优化提升。平台在实现政策查询、数据调用、报名录取等功能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平台进行阳光分班并提供分班结果查询。
对信息支撑再加强。针对特殊类型入学群体,如家庭房产、户口不在同一学区的,加大平台对所需数据信息的调用和共享力度。对现有数据资源尚未满足需求的,由教育部门会商相关部门探索定制。
对线下服务再优化。保留线下报名点,主要服务于使用网络不便,或因所需信息不全无法通过数据核验的家庭。对线下办理家长,一方面由帮办代办人员协助线上办理、提交申请,或“一次性”收集、核验纸质证明材料,最大程度让线下报名的家长“只跑一次腿”。
对服务链条再延伸。将招生期间采集的学生信息共享至学籍系统,用于建立新生学籍。今年秋季学期,预计超过120万名小学新生、900万条以上信息实现共享,减轻家长重复填报学生信息负担。
5月底前,山东将进一步梳理提出招生所需数据信息,协调有关部门共享,并推动各地按要求完成招生平台改造升级,与“爱山东”政务云平台实现对接;6月中旬前,组织各地进行模拟演练,对升级后的招生平台进行运行测试。其间,山东将加强调度指导,确保8月份高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
通过“爱山东”可实现义务教育入学申请材料“零提交”
为实现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的高效办理,全省公安机关按照职责分工,最大限度减少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流动人口居住证和临时身份证明等材料使用。
强化人口数据研判分析,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充分发挥公安人口管理资料完整、准确、鲜活的优势,定期分析研判,准确掌握、科学预测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的数量规模、迁移流动、城乡分布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变化态势,及时通报各级教育部门,为落实“十四五”义务教育规划,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提供精准保障和支撑。
强化人口基础信息服务,为教育部门提供准确高效的身份核验。根据“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的安排部署,多次与教育部门研究会商、合力攻坚,按照方便、高效的原则,依托山东省人口基础库专门研发了全省常住户口登记信息和流动人口居住证信息的查询服务接口,通过省政府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对外提供精准的人口信息核验和查询服务,助力各级教育部门随时随地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报名信息的自动检索、自动采集和自动校验。
强化户籍类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申请材料“零提交”。为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全省已建成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户籍类电子证照,并统一接入全省电子证照基础库。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使用自己电子证照,实现申请材料“零提交”;各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对接方式直接获取电子证照进行核验、存档,不再需要群众提供相关证件原件和复印件。(记者 宋时刚 实习生 赵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