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五!山东已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

2023年12月14日 11:15 

121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山东已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二。山东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激励机制,对创建成功地区实施生态资金奖补累计超3亿元。

已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6

山东把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作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全力推进国家级及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先进示范典型,引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2017年,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公布,到今年,已公布七批名单。山东已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有效支撑和补充,2020年,我省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1个。

生态资金奖补累计超3亿元

坚持正向激励,打造示范创建品牌,山东大力营造积极参与创建的热情氛围,提升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

强化激励措施。建立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激励机制,对创建成功地区实施生态资金奖补累计超3亿元,并纳入地方高质量发展评价,不断调动创建积极性。

拓展创建体系。在积极组织国家级示范创建同时,组织两届共20个生态文明强县评选,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97个地区获得省级命名,生态文明示范建设集群初见规模,推动美丽山东建设积聚成势、取得突破。

持续扩大影响。通过宣传教育,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今年10月,山东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山东12个地区单位作典型发言,活动现场还开展了省级示范创建授牌命名仪式,充分展示了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探索古树名木“生态贷”“GEP,将绿水青山转变成生态资本

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方面,省生态环境厅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

多措并举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培育绿水青山。以“两山”理念为指导,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任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了由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的根本性转变。

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机制,推动“两山”转化效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让绿水青山价值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采用EOD项目模式,通过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项目组合开发,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拓宽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渠道,为两山转化提供了可能。

创新绿色金融手段,将绿水青山转变成生态资本。绿色金融是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助推器。山东各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手段,如古树名木“生态贷”“GEP”“生态价值贷等生态资产权益抵押方式,实现了生态资源价值化、市场化、金融化的赋值功能,使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生态红利,高效推动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统筹发展与保护,提升“两山”转化能力。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自然资源保值增值。依托区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生态产业化,同时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真正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切实提升了“两山”转化能力。宋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