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转化,向垃圾要效益

2019年08月05日 22:40  本报记者 郭延冉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相较于金属、纸类等便于收集和利用的可回收垃圾来说,水分高、油性大、易腐烂的餐厨垃圾,处理起来难点更多,技术要求也更高。当前,粉碎焚烧或填埋,将有机质转化为燃气、生物柴油等,是常见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

    记者了解到,在济南市章丘区和菏泽市单县,蟑螂、蚯蚓这些常见虫类成为处理垃圾的“法宝”,两地正进行着通过生物转化向垃圾要效益的生动实践,为垃圾处理探索新路径。

    残羹剩饭照单全收 章丘10亿只蟑螂一天吃掉50吨垃圾

    章丘区宁家埠街道有一个养殖厂区,10亿只蟑螂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餐厨垃圾。7月31日上午,记者在济南巧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见证了蟑螂吃垃圾的全过程。

    满载餐厨垃圾的专用密封车开到第一车间后门,垃圾被一股脑儿倒进一个池子中。在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垃圾在被沥出水分后,固体物将通过传送带到达分拣平台,由工作人员将掺杂其中的金属、塑料、玻璃等分拣出来;随后,固体物经过机械挤压、粉碎,与前期沥出的液体在一个仓体中再次混合,工作人员根据其含水率添加秸秆粉、锯末等调节粘稠度。经过预处理,这些餐厨垃圾作为饲料通过管道输送到隔壁养殖区。那里,住着约10亿只美洲大蠊——蟑螂的一种。

    蟑螂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嗜食油脂,餐厨垃圾对它们来说是“大餐”。“蟑螂不挑食,酸甜苦辣,各种菜系都能吃。这个车间里的蟑螂每天能吃掉50吨餐厨垃圾。”山东巧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延荣介绍,目前,投喂一车间蟑螂的餐厨垃圾都来自章丘区,等另外三个车间投入使用后,整个养殖厂的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00吨,届时济南市高新区、历城区的餐厨垃圾也将被送到这里处理。

    在李延荣看来,仅仅把餐厨垃圾处理掉不是最终目的,还要将其再利用,让这些来之不易的有机物重新循环到食物链中。

    蟑螂制成的饲料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对于这一担心,李延荣介绍,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用蟑螂虫体和卵鞘制成的虫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含量为零,霉菌数量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是安全的昆虫蛋白饲料。此外,蟑螂粪可作为有机肥用于种植。李延荣还在蟑螂饲养区上方建起了温室大棚,高密度养殖蟑螂产生的生物热和二氧化碳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

    “养殖蟑螂处理餐厨垃圾的模式,既解决了餐厨垃圾处理的技术难题,又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还避免了传统垃圾处理厂选址的‘邻避效应’,因而可在多地复制、推广。”李延荣介绍,在章丘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在宁家埠街道投资的项目样板去年正式投入使用,全国各地来此参观、寻求合作者络绎不绝。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德,垃圾末端处理的合理性和优势一旦被老百姓认识和认可,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热情将会提高。”李延荣坚信,随着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和水平提升,垃圾分类将更容易推行。

    吃掉垃圾产出肥料 单县蚯蚓养出生态效益

    在单县滨河路北端,一片苗圃基地中,一块“光秃秃”的土地格外引人注目。单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忠告诉记者,这十几亩地里藏着的,是能消灭垃圾的“宝贝”——蚯蚓。

    蚯蚓可制成高蛋白饲料,蚯蚓粪是难得的有机肥料,养殖蚯蚓收益可观。单县地处黄泛平原,地质、气候适合蚯蚓生长和养殖,此前这里有不少专业养殖户。蚯蚓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养殖户多以动物粪便饲养。单县是农业大县,100多万农村人口每天产生数以百吨计的生活垃圾,以厨余、餐厨、农作物废弃物等有机物为主,用来喂蚯蚓可一举多得。

    基于这样的考虑,去年上半年,单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一些经验丰富的蚯蚓养殖户,搞起了试验,将粉碎后的瓜果皮、烂菜叶等垃圾与牛粪等进行科学配比喂蚯蚓,探索新的垃圾处理方式。张忠介绍,目前单县共建起了60余亩蚯蚓养殖基地,每亩蚯蚓每月消耗10吨饲料,其中厨余垃圾约占40%。算下来,60余亩蚯蚓每天能吃掉8吨垃圾。

    “实际上,目前我们从推行垃圾分类的农村收集的易腐垃圾还不够这些蚯蚓吃的。随着垃圾分类继续推广,分类更加精细化,养殖规模可以继续扩大。”张忠说,作为我省今年确立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单县广大农村地区已推广垃圾分类。然而,由于农户多喂养家禽家畜,收集上来可供蚯蚓食用的厨余垃圾并不多。相比较而言,城市社区的收集量会更大。目前,单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正积极在城市社区中推广垃圾分类。

    “用垃圾喂蚯蚓,既能节省运输、处理垃圾的费用,又能取得不错的生态效益。养蚯蚓的土地不仅不耽误种农作物,土壤肥力还得到提高,更利于植物生长。”张忠说。记者了解到,当前单县正在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工艺,探索用油水分离后的食物残渣喂蚯蚓,让蚯蚓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