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善行志愿者遍布十里八乡

2017年06月19日 17:31  山东法制报

   
    近年来,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在加强社会治理工作中,结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槐善书”,围绕以德治国方略,推行“德治·善治”双槐,通过一系列“善”文化打造,组建善行志愿服务团(队)等举措,将“双槐善书”的精神内核运用到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在双槐镇开出了独具特色的“善”之花。

 

 

    6月12日,全国法治媒体“创新社会治理·重庆行”采访团一行走进合川区双槐镇,亲身感受了这个德治小镇的点点滴滴。

 

    七旬老人和他的半世劝善路

 

    “邻里和,不相争,要保持,好名声……”初夏的双槐镇,在一场小雨的洗礼下,更显得清新宁静。而在该镇宏新村村民黄华清的农家小院里,却是笑声阵阵。院里,75岁的黄华清和队员们打着莲萧边唱边跳,旁边帮腔的人一边应声附和、一边击打乐器,几十名村民围坐在小院里边看边笑,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煞是热闹。

 

    这只是七旬老人黄华清半世劝善路的一幕。除了在自家院子表演,每逢节假日、农闲时节或是红白喜事,黄华清还会带着宣传队到群众中间,用家乡话给大家宣传平安为民的知识。在他的表演中,既有劝弟兄劝邻居劝妯娌的《 三劝歌》、宣扬中华美德的《十要十不要》《好与坏》,也有传统的《三字经》《四言八句》、现代的《五讲四美》《尊老爱幼》,还有结合时事政策创作的风趣诙谐的词句,再加上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村民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往往就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美德的滋养  。

 

    作为“双槐善书”的第四代传承人,今年75岁的黄华清在双槐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华清从小跟随父亲黄亮成进行善书表演,并从事善书创编、收集、整理、演练活动五十多年,目前仍在坚持对善书的编、刻、印,数十年来共送或卖自编善书小册子40余万册。据了解,“双槐善书”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它是以“劝书文”的形式,劝人向善、心怀仁慈感恩之心。2015年,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善行志愿服务队遍布十里八乡

 

    走进每个院落、每户家庭,打扫清洁卫生、化解邻里纠纷,组织文艺活动……说起善行志愿服务(团)队的善行义举,点点滴滴记在心里的双槐人感到十分自豪。双槐镇党委书记苟小波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槐镇与其它地方一样,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该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依托“双槐善书”,提出了“德治·善治”社会治理理念,并在扬“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了一支善行志愿者队伍。

 

    2016年12月1日,有着350人的双槐镇善行志愿服务团在红旗下庄严宣誓成立。半年时间里,善行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双槐镇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善行得以在村里持续发酵,并带动了整个村风的改变。据统计,今年1—3月,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善行志愿者参与集中整治达 1.1 万人次,群众参与集中整治达5万余人次,现在基本形成了垃圾进袋、集中收运、集中处理的规范化模式。

 

    在社会治安整治工作中,各村(社区)善行志愿者分小组开展义务治安巡逻,并逐渐带动附近群众参与巡逻。今年春节期间,善行志愿者组织巡逻达9000余人次,老百姓共同参与巡逻达2万余人次,偷盗、抢窃等发案大幅度减少,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 。群众法治意识得到显著提高,辖区治安案件发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 ,刑事案件发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6% 。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志愿者们的影响下加入了这支队伍。目前,善行志愿服务队员已经从最初350人增加到了800多人,志愿者们已经遍布双槐镇十里八乡。

 

    万事开头难,双槐镇“德治·善治”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善行志愿服务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期效果。如何利用这个良好的契机,让镇里的社会治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双槐镇也有自己的思考。该镇党委书记苟小波告诉记者,双槐镇将积极总结前期工作,制定详细的“德治·善治”工作 5 年规划,将创新社会治理、基层群众自治这项工作长期坚持并推广出去。本报记者  赵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