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拖把世家”的电商发展路

2017年04月28日 15:53 

 

 
 
    “90后”小伙赵高峰出生在高青县黑里寨镇辛庄村的一个“拖把世家”,家里从爷爷那辈起就开始做拖把,到现在已经做了快 40年了,说起爷爷当年的创业经历,赵高峰仍然记忆犹新。

 

 

    “最早爷爷是赶集卖拖把,后来是推着自行车叫卖,90年代以后开着农用三轮车卖。”赵高峰告诉记者,起初爷爷想要做拖把完全是因为村里地少人口又多,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做点小买卖。那时候政策还不允许,只能偷偷摸摸地卖。后来政策放开了,村里好多人都跟着一块做。

 

    在辛庄村,还有很多像赵高峰这样的“拖二代”、“拖三代”。出生于60年代的赵春胡已经绑了30多年拖把,如今他已退居二线,家里的拖把厂全权交给儿子赵伟管理。80后的赵伟大学毕业后便回村帮父亲经营拖把厂,他深知父辈创业的艰辛,“厂子发展到现在不容易,现在每天能卖到将近一万把,但是订单太多,产品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与早年父辈们骑着自行车外出销售拖把的模式不同,这个成功的80后小伙子有着固定的客户群体,并进一步引进新技术,将以往纯手工制作拖把改进为机器加工,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且制作出来的拖把样式更美观且更畅销。此外,他还开始尝试试水互联网,借助网络强大的宣传力度,以将自己家的产品更好地推广出去。

 

    与赵伟一样,该村不少年轻从业者也顺应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潮流,纷纷在网上开店。赵德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前几年看到别的地方有人在网上开店,推销本地特色产品,我就试着在阿里巴巴开了家网店,没想到2年下来,生意还挺不错,订单也是越来越多。”

 

    “以前的经营模式主要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作坊式,如今政府带着我们进行产业转型,还新建了拖把产业园区,园区里的所有企业将按照统一标准组织生产。”赵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发展拖把产业,镇政府引导专业村、专业户抱团发展,协调成立了拖把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7月,黑里寨镇拖把协会成功注册了高青县首件集体商标——“‘黑里寨’拖把”;此外,从去年5 月份开始,县里牵头组织各村年轻人进行电商培训,争取以此为突破口,再与专业电商平台合作,通过线上旗舰店、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经营模式的前提下,创新营销思路。

 

    几十年的拖把产业,让辛庄村成为黑里寨远近闻名的“拖把村”。全村68户家家户户以经营拖把为生,单辛庄一个村,年拖把产量就超过5000万把。平头拖、圆头拖、不锈钢拖、塑料杆拖、旋转拖、伸缩拖……在整个辛庄村,各式拖把应有尽有,家家户户从来料加工、配件生产到成品制作,还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品种从最初的棉布圆头发展到现在的高端可甩洗,形成了家用、车用、生产车间使用的圆头、方头、海绵、防静电、不锈钢、旋转等几十个品种。

 

    从 80年代初村民推着小车赶集售卖拖把,到如今通过产业化、互联网,每天有成百上千件高青拖把运送至全国各地,经过近40年的发展,当地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他们明白: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未来一定会更好!

    本报记者  朱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