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照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创新“1253”工作机制,打造“法润经开 人和家乐”特色家事审判品牌,全方位做实家事纠纷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治理工作,为构建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我们通过打造一个特色家事审判品牌,为家事审判工作奠定基础;建立两处家事纠纷预防化解平台,作为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日照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周思思向记者介绍,在此基础上,做实五项纠纷化解举措、延伸三项审判辐射功能,将司法影响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两处家事纠纷预防化解平台
以“我管”促“都管”
今年3月,日照经开区法院在北京路街道小董居委试点设立全市首家村级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整合村居、妇联两股力量,开展家事案件调解,搭建起“法院+村居”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平台。审判团队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借助村(居)听证和巡回审判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并发挥村(居)干部的独特优势,合力化解各类矛盾。截至目前,小董居委实现了家事纠纷全部就地化解。
日照经开区法院还进一步拓展延伸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职能,让村里其他类型案件也能够就地解决。比如,有家庭矛盾的老两口,在村委会和法官的共同劝解下,解开了彼此间的心结,重归于好;还有来此租赁门头房经营的小两口,也曾被“心结”所困,后经调解,安心投入生意之中。如今,小董居委不但在日照经开区法院没有一起诉讼案件,也已成为经开区家事纠纷调解的枢纽。
“我们很信任周思思法官,她现在是我们村公认的法律顾问了。”小董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袁强说道。村里一旦遇到不明确的法律问题,第一时间向周思思请教,她总是能迅速且耐心地予以解答。
“法院+村居”家事纠纷调解平台成效显著,日照经开区法院依托辖区321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联合小董居委成立的调解工作室达成了家事纠纷就地化解的目标,全区家事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达34.21%,诉讼收案同比下降20.16% ,仅有的1件上诉案件也已成功撤诉。与此同时,日照经开区“法院+妇联”家事纠纷化解平台也在稳步推进,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五项柔性司法举措
融情于法 照亮万家灯火
日照经开区法院通过多项柔性司法举措化解家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立了涉刑、民、行“三合一”家事审判团队,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张某与儿子王某亮法定继承纠纷的化解,便是该院做实“巡回审判促推案结事了”的生动例证。
在村委巡回审判家事案件
双方因拆迁利益分配问题而对簿公堂。庭审前亲属间激烈争吵,庭审过程中双方情绪极度激动,局面一度失控。周思思决定联合熟悉案情、熟悉当事人的村委会共同开展调解工作。随后,周思思与该村党支部书记、调解主任、妇女主任多次前往原被告家中,详细阐释法律条文,耐心讲述情理世故,全力修复母子间的亲情关系。
案件临近审限之际,周思思进行最后一次电话调解时,王某亮感慨道:“周法官,你和村委会为这个案子付出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我同意你上次的调解意见。”王某亮走出法院时主动搀扶起母亲张某并说道:“老娘,这事周法官给咱解决了,咱俩别再置气了。”
在婚姻家庭案件调处过程中,办案法官将“法官寄语”与裁判文书结合,进一步加大释法说理与情感传递的力度;借助村居听证方式促使8起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建立“两令”协作机制并常态化制发,近两年累计发出“两令”21件;持续发布典型案例,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以大力弘扬新时代婚恋观与家庭观。
三项审判辐射功能
弥合裂痕 稳固案结事了成效
日照经开区法院建立“三必访”工作机制,针对涉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弱势群体这三类案件,定期跟踪回访,督促当事人履行相应义务,及时掌握潜在风险隐患,切实做到“案件到我为止”。
同时,启动“司法救助+”模式,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在权利救济、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效能,近年来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0万元。在左某荣申请国家司法救助一案中,法院判决尹某利赔偿6.5万元,因尹某利未履行赔偿义务,左某荣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经查尹某利既无履行能力又无财产,法院只得终结执行程序。“左某荣所在村委会证实了她和丈夫生活困难,我们在回访中了解情况后,为她发放了1万元司法救助金,切实发挥了司法救助的积极作用。”周思思说。
此外,日照经开区法院还加强家庭教育辅导,建立重点人群工作台账,加强跟踪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效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全力修复感情裂痕,提升当事人营造幸福婚姻、建设美满家庭的能力与素养。
“我们将立足社会和谐稳定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贡献法院力量。”日照经开区法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刘娟表示。
(本报记者 路雨虹)